澳大利亚抗战博物馆,把日本国旗作为入口门垫,以供参观者可以踩一脚再进去,这不是临时安排,而是官方规定的正式仪式,从2013年就开始这么做了。 日本人多次抗议,澳大利亚根本不理睬,他们说旭日旗不算日本军旗,因为日本作为战败国不能拥有军队。 澳大利亚人这么恨日本不是没理由的,1942年日本轰炸达尔文,这是澳洲本土第一次挨炸,后来两年间日本又空袭了近百次,还搞出拉哈大屠杀这种惨案。 1942年那会儿,一支澳大利亚部队在安汶岛守机场,打不过投降了,结果呢?日军把这些战俘分批拉到机场附近,有的用刺刀捅死,有的直接砍头,有的被活活打死,几百号人一个都没留活口。 后来盟军收复岛屿的时候,在万人坑里挖出来的尸骨,那惨状连见多了战场的老兵都受不了,这种仇,不是说过几十年就能忘的,那是刻在骨子里的疼。 有人可能会说,都过去这么多年了,澳大利亚人是不是太较真了?可你看看日本人这些年干的事,就知道为啥澳大利亚人不肯松口。 他们一边对着这地垫跳脚抗议,说伤害了他们的感情,一边又在自己国家里让自卫队接着用这旭日旗,甚至2013年还说这旗子跟他们的国旗地位一样。 这不是明摆着双标吗?二战的时候,举着这旗子的日军在太平洋上烧杀抢掠,南京大屠杀的时候,这旗子也没少出现在照片里,现在倒好,转过头来不承认这是军旗了? 澳大利亚人拿宪法条文怼他们,说战败国没资格有军旗,这话虽然听着硬,但道理一点没错。 博物馆里的老馆长说得好,你看看这地垫都快被踩平了,说明大家心里都认这个理儿,每年一百多万参观者里,差不多全都会特意踩上去,这里面好多都是二战老兵的后代,他们不是在踩一块普通的布,是在告诉那些牺牲的亲人,大家没忘了当年的苦难。 更让人觉得解气的是,博物馆还专门把地垫换成耐磨的材料,说要让它能踩更久,这股子认真劲儿,比说多少漂亮话都管用。 现在这地垫不光是个纪念,还成了教育孩子的活教材,好多学校组织学生来参观,老师就指着这地垫告诉孩子们,当年日本人怎么炸达尔文港,怎么对待战俘,让这些没经历过战争的年轻人知道和平来之不易。 自打开了这个项目,来博物馆的年轻人多了四成,这比在教室里念课本有用多了,当地商店卖的纪念徽章,一年能卖三万多个,钱都捐给老兵基金会,老百姓用自己的方式支持着这件事: 日本人总说这是侮辱,可他们咋不想想,当年在拉哈战俘营里,那些被活活打死的澳大利亚士兵,他们的尊严谁来维护?达尔文港那些被炸死的平民,他们的生命谁来赔偿? 这些年,日本政府连正经的道歉都没有,反而在教科书里改来改去,好多年轻人都不知道他们国家当年干过这些事。 对比一下德国,人家敢正视历史,敢道歉赔偿,所以现在没人拿纳粹标志做文章,日本要是也能这么做,澳大利亚人何至于用这种方式来提醒大家别忘了历史? 说句实在话,澳大利亚人这么做,不是跟现在的日本人过不去,是怕忘了历史教训,博物馆墙上刻着两万七千个战死士兵的名字,每个名字旁边都放着小花,参观者会把花摘下来放在地垫上,这哪里是仇恨,分明是对生命的敬畏。 那些说三道四的人,不妨想想,如果自己的亲人当年经历了这些苦难,你会不会也希望后人永远记住这段历史? 这地垫踩了快十年了,磨损得厉害,可澳大利亚人还在坚持,我觉得这挺好,历史这东西,就是要时时看着、想着,才能避免再犯同样的错,什么时候日本真正能正视自己的过去,真心实意地道歉,也许这地垫就完成使命了,但在那之前,让每个参观者多踩一脚,多记一分历史,没什么不对。
抗战中,日军重兵包围大清河,聂荣臻急设前指应对。不料,前指司令朱占魁却不在乎:“
【1评论】【5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