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6年,浙江一位尼姑选择还俗,嫁给了年长她22岁的富商。婚后第二年,她诞下一子,这个孩子日后成为历史上声名显赫的蒋介石。 产房里,24岁的王采玉抱着新生儿,手指轻抚过婴儿的面颊。这一刻的温情,与她一年前在金竹庵青灯古佛的冷清光景,恍如隔世。 王采玉的前半生写满了悲剧。1863年生于富商之家,19岁遭遇父亲离世、家道中落。被迫嫁入竺家后,丈夫的拳脚、幼子的夭折、丧夫的打击接踵而至。乡里人骂她“克夫克子”,她索性躲进庵堂带发修行。 按《大清律例》,僧道还俗需杖一百。但命运在1886年转弯——堂兄王贤东给她牵了线。45岁的盐商蒋肇聪丧妻多年,两人同病相怜。在母亲劝说下,王采玉最终咬牙还俗再嫁。 这场年龄悬殊的婚姻意外美满。蒋肇聪宽厚体贴,王采玉勤俭持家,很快赢得蒋家认可。长子蒋瑞元的降生,更让她重新燃起希望。 但幸福只持续了九年。1895年蒋肇聪染疫去世,32岁的王采玉再次守寡。这次她没有逃避,独自撑起家业,将所有心血投注儿子身上。 她重金聘请塾师,6岁起严格教导蒋瑞元读书;14岁为他迎娶19岁的毛福梅;甚至当儿子踢打怀孕妻子导致流产时,她厉声斥责,逼其悔改。 最惊世骇俗的决定发生在1905年——蒋瑞元剪辫明志要去日本留学。王采玉竟咬牙支持,四处筹钱送子东渡。后来儿子成了清廷通缉要犯,她仍坚定站在他一边,不惜与乡邻反目。 1922年,59岁的王采玉病逝前拉着儿子的手说:“我这一生坎坷,但能生下你,值了。” 蒋介石后来在母亲墓前刻下一副楹联:“祸及贤慈当日梗顽悔已晚;愧为逆子终身沉痛恨靡涯。”这位搅动风云的人物,终其一生未能释怀对母亲的愧疚。
老婆太棒了🥹
【20评论】【8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