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理解有的家长吐槽个别学校强制短发朵拉头,但无法理解连校服都接受不了的。
平时这个那个的要仪式感,但在读书上却不要仪式感,追求起了自由。
人漫长的一生中,有的是大把时间与机会穿各式各样的衣服,就非得在读书的学生时期,在学校表演时装秀?
说什么校服抑制学生个性表达。
我想请问呢,一批又一批的毕业生,出社会后按照自我喜好选衣服穿衣服,有影响自我表达吗?
校服的意义,即学生得有学生的样子,校服是一种学生身份的仪式感,建立平等、有序、规范和有凝聚力的学习环境。
其实,有的家长的诉求,根本不想孩子读书。
他们不想军训,不想穿统一校服,只想要孩子散发无序的自由,想要留长发,想要染发,想要打耳钉,想要化妆,想要孩子拥有成年人所拥有的。
让遵守学校规定,就觉得抑制孩子的天性。
他们不知道的是,其实大多数人天性平凡。
从生物学和行为经济学角度看,人的大脑天生倾向于寻找“能耗最低”的路径。不费力地获得即时满足,如刷短视频、吃甜食,各种享乐的行为,远比刻苦学习和锻炼更能带来短期的快乐。
不受管教的释放,真相往往是放任人性中好逸恶劳的天性,放任孩子追求一种被阉割的、低级的“快乐”,最终导致个人智识的滑坡。
受管教的教育,是培养孩子能够克服惰性、习得自律、享受深度努力,并从中获得真正有尊严有价值的快乐。
学习压力过大,可以选择不鸡娃,你可以不报那么多班,而不是反对校服,吵着为什么不能染发。
家长们把创造力挂嘴边。
然而创造力的人,也需要文化知识啊,通过学习所带来的扎实知识和技能,是创造性突破的跳板。
任何科目,都需要枯燥的基本功练习,而对于大多数平凡的普罗大众,既没有天大的热情,又没有自律,根本无法度过这个阶段,又何谈未来自由地创作?
父母应该学会承认自己孩子的平凡,天才寥寥无几,大多数人普普通通。
这种平凡,脱离系统教育,在无序的自由下,放任自流,反而容易滑向不学无术、好逸恶劳的无能之辈。
为人父母,不要用廉价的“傻乐”去贿赂孩子,从小只习得能耗最低的路径,只会躺平,是没有能力走好一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