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对越自卫反击战中一名战士的遗体,被陈放在溪边的石台上,他的双腿膝盖以下被炸断,两位战友正在给他做最后整容! 这名战士年纪不大,20 岁左右,我们无从知道他的名字,他的生命虽然短暂,但却是伟大,无限荣光的!致敬先烈! 溪边的水哗啦啦流着,溅在石台上,带着山里的凉气。给战士整容的两个战友,一个蹲在左边擦他脸上的泥土,一个跪在右边轻轻捋他皱巴巴的军装,手都在抖。战士的军帽落在旁边,帽檐上还沾着草屑,帽徽被血浸得发暗,却依旧亮得扎眼。 没人知道他冲上去的时候在想什么。或许前一天还跟战友聊家里的庄稼,说等打完仗就回家帮爸妈收麦子;或许口袋里还揣着没寄出去的信,信里写着要给妹妹带糖吃。可现在,他躺在冰冷的石台上,再也没法开口说话,没法回家见亲人。 旁边的战友从背包里掏出块干净的手帕,一点点擦去他嘴角的血渍。另一个人把战士炸烂的裤腿轻轻挽起来,动作轻得像怕碰疼他,又从急救包里拿出针线,想把撕坏的军装缝得整齐些 —— 就算走,也要让他穿得像个样子。风刮过树林,带着呜咽声,没人说话,只有偶尔的抽泣声混在溪水声里。 有人说 “英雄就该被记住名字”,可战场上有太多这样的无名战士。他们不是天生的英雄,只是穿上军装的普通人,可能昨天还在课堂里读书,今天就扛起枪保家卫国。他们的伟大,从来不是因为有响亮的名号,而是明知前面有炮火,还是会毫不犹豫地冲上去;是哪怕只剩一口气,也要把敌人挡在国土之外。 现在有人刷着手机,看到烈士的故事只会说 “好可怜”,转头就忘了。可我们该记住的,不只是他们的 “可怜”,更是他们的 “勇敢”——20 岁的年纪,本该有无限可能,他们却选择把生命献给国家。给战士做最后整容的战友,不是在 “美化”,是在守护一份尊严,一份属于英雄的尊严。 这条溪边的石台,或许后来长满了青苔,可这个无名战士的故事,不该被青苔盖住。每一个为国家流血牺牲的人,都该被刻在我们心里,不是挂在嘴上的 “致敬”,是真的记得:我们现在的安稳日子,是他们用年轻的生命换来的。
这是对越自卫反击战中一名战士的遗体,被陈放在溪边的石台上,他的双腿膝盖以下被炸断
史海奇报屋
2025-08-31 20:04:12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