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发现,原来回到城市的自己,也是很忙的。再也不是那么畏首畏尾的活着。 回来3天,几乎没有一天是闲下来的。 今天豆儿报道。早晨送他去了学校便绕到菜市,逛了一圈发现什么菜品都不及自家农场的香,觉得无趣,只好捞了些基围虾,想着这是农场唯一没有的。 本打算回家,可又觉得来回爬楼实在是累,就停在路边等待豆儿出校。哪知老师发来消息说会拖堂,无奈又只好回家。 一来一回,再来接豆儿就迟了些。 走到半路,远远的豆儿招呼我,原来他跟着同学妈妈一起回来了。 快到小区,同学妈妈突然问我“我们几个去白马,个去?” 白马,合肥的服装批发市场,曾经在刚刚进入工作时,我也是那里的常客。 只因它里面的售价太便宜。 可如今,细想都有十几年没踏入那里,可能是因为离得太远,又或者又那么几年时间,我是形单影只的。 “怎么这么突然,就这么去吗?”我吃惊得问了句。 她们笑着说“就临时决定的,刚在校门口约的。” 问她们孩子怎么办? 他们说,随便放在谁家。 我犹豫着。锅里放了洗好的新鲜花生,虾刚刚剔了虾线。早晨的饭碗还停在餐桌没来得及涮。 “去吧,逛逛,一会儿就回来了。” 其中一个妈妈再次邀约。 心动了。想着这几年我把大部分时间用在农村,要不就是孩子身上,社交已经被我慢慢阻断了,仿佛我更享受独处的时光。 可偶尔也在想,这是个丛林社会,我是否也需要走进人群丰富生活呢? 曾经也渴望融入人群,可又觉得自己情商过于呆板,语言拙劣,每每在人群里却显得格格不入。 或许觉得格格不入的只是自己罢了,但却被这种心绪困住了,以至于很多年不愿交友,不走进人群。 “那好吧,去看看。我也十几年没逛过街了。”想到这,犹豫了片刻,我应允了。 一边带着几个孩子回家,一边跟孩子们做各种交代。 几人风风火火,浩浩荡荡的,互相交代年纪又彼此分个年老等级。 我比你大几岁,你比她大几岁,他比我小几岁…… 车里放着热闹的歌,大家叽叽喳喳说个不停,恍惚间好像回到了二十出头、说走就走的年纪。 可到底不一样了。一路上时不时打开手机,看看监控,孩子们在干嘛?一会儿想着冰箱里的虾是冻起来还是晚上回去煮。 虽然“出趟门像打仗”,可还是忍不住嘴角上扬——原来我们依然能为一件事冲动,依然能被一句“个去?”点燃心里的火。 白马市场没变,还是那个模样,甚至连店铺的格局都是老样子。吵吵嚷嚷,人来人往。可我们变了——不再执着于比价砍价,反而更珍惜这偷来的两小时自由,走走看看都觉得幸福。 回程路上突然想通:生活也并非是非要选边站——不能完全归隐田园,也不能彻底滚入红尘。或许真正的自在,是能在锅里的虾和说走就走的冲动之间灵活切换;是既享受独处的安宁,也不怕偶尔扎进人群的热闹。 你们呢?有没有哪一刻,你突然发现自己“既回不去,也走不出来”?却又在两者的拉扯中,寻找着生活真实的温度?
我发现,原来回到城市的自己,也是很忙的。再也不是那么畏首畏尾的活着。 回来3天,
亲姐姐的安安
2025-08-31 18:54:11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