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京未抵华先亮“剑”!就在明天,俄罗斯总统普京,即将对我们,进行国事访问。但他

古今知夏 2025-08-31 17:21:38

普京未抵华先亮 “剑”!就在明天,俄罗斯总统普京,即将对我们,进行国事访问。但他今天,提前,向全世界,扔出了一记重磅炸弹:“中俄,将联手,反对世界贸易中的歧视性制裁!”这已经不是简单的访问,这是中俄两国,准备联手,向美元霸权,发起总攻的冲锋号! 谁都清楚,普京这番话的靶子,就是常年把 “制裁” 当外交工具的美国。过去三年,美国政府始终抱着一个战略误判:他们认定,靠累计超 1.2 万项制裁措施,就能彻底切断俄罗斯与全球经济的联系,进而击垮其经济根基。 可现实给了美国最直接的反驳:2024 年中俄双边贸易额突破 2400 亿美元,较制裁前增长近 60%,且其中 72% 的交易已通过人民币和卢布完成结算。 在中俄这条横跨欧亚的贸易主线上,美元不再是 “硬通货”,反而成了可有可无的 “冗余选项”。 但这远不是故事的全部。中俄联手反歧视制裁,背后藏着更复杂的全球局势联动 —美国的制裁大棒,早已先砸向了自己的盟友。 此前,美国为了逼欧洲 “跟紧制裁俄罗斯”,一度切断欧洲与俄罗斯的能源贸易通道,甚至用 “通胀削减法案” 强行绑定欧洲产业链。可结果呢?欧洲多国悄悄绕开美元,转头用欧元或本币与俄罗斯做能源生意。 2024 年下半年,德国从俄罗斯进口的天然气中,有 38% 改用欧元结算;匈牙利更是直接宣布,与俄罗斯的核能合作项目全部使用福林和卢布交易。 欧洲的 “松绑” 不是偶然,而是美国单边制裁打破了全球贸易的 “安全预期”— 没有国家愿意把经济命脉,拴在一个随时可能挥舞制裁大棒的 “规则制定者” 手里。 更关键的是,中俄的行动正在撬动全球南方国家的集体响应。 过去一年,巴西与中国达成人民币结算的大豆贸易协议,东盟十国启动 “本地货币交易框架”,印度与俄罗斯用卢比结算石油贸易时,还特意加入 “人民币清算通道”。 这些国家不是在 “选边站”,而是在跟着中俄的节奏,搭建 “避险网络”— 当美国能用制裁冻结他国海外资产、切断美元结算通道时,中俄联手反对歧视性制裁,本质上是给全球贸易提供了一个 “不被卡脖子” 的备选方案。 普京提前亮明态度,还有一层更深的意图:为这次国事访问定调,把 “反制裁” 和 “产业链协同” 绑在一起。 现在的美国,不只是在贸易上搞制裁,还在技术领域筑 “小院高墙”— 一边限制中国获取高端芯片,一边阻止俄罗斯获得工业软件。 而中俄这次联手,恰好能形成互补:俄罗斯有丰富的能源、矿产资源,以及在航天、军工领域的技术积累;中国有完整的制造业产业链、庞大的消费市场,还有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的支撑。 此前,中俄已合作建成 “西伯利亚力量” 天然气管道的人民币结算机制,接下来很可能在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领域,进一步打通 “技术 - 资源 - 市场” 的闭环。这种合作不是简单的 “互相帮忙”,而是在构建一套 “不依赖美元、不惧怕制裁” 的自主经济循环体系。 有人说,中俄这是在 “挑战美元霸权”,但其实更准确的是,他们在 “拆解美元霸权的根基”。美元的强势,从来不是因为货币本身,而是因为它绑定了全球能源贸易、产业链分工和结算体系。 现在,中俄用本币结算打破能源贸易的美元绑定,用联手反制裁打破 “制裁 = 规则” 的霸权逻辑,再用产业链协同吸引更多国家加入多元体系 — 这一套组合拳下来,美国想靠制裁掌控全球经济的日子,只会越来越难。 明天普京抵华后,双方大概率还会公布更多具体合作方案。但今天这记 “提前亮的剑” 已经说明:中俄的联手,不是短期的外交动作,而是长期的战略布局。 他们要反对的不只是 “歧视性制裁”,更是美国那种 “顺我者昌、逆我者亡” 的单极思维。而这场布局的最终结果,或许会让全球看到 未来的世界贸易,不该只有一种货币、一套规则,更不该只有一个国家说了算。

1 阅读:1176

猜你喜欢

古今知夏

古今知夏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