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数年前,就给台湾埋下一道伏笔,谁料错估解放军实力 九月的日本山口县岩国基地,

世界大观园 2025-08-30 23:04:03

美国数年前,就给台湾埋下一道伏笔,谁料错估解放军实力 九月的日本山口县岩国基地,即将上演一场极具针对性的军事演习。日本陆上自卫队与美军陆战队将以中国为假想敌,首次在日本领土部署可发射战斧巡航导弹的“堤丰”系统。 这套射程覆盖2000公里的导弹系统,不仅将台湾海峡纳入打击范围,更触及中国东部沿海核心地带。 这一动作绝非简单的军事演练,而是美国印太战略与日本安全政策转向的集中体现,其背后逻辑直指对中国实施战略威慑与区域制衡。 从历史维度看,此次部署(图1)标志着冷战式导弹对抗模式在亚太地区的回归。2019年美国退出《中程核力量条约》时,就埋下了今日局面的伏笔。 当时特朗普政府以“中国不受约束”为由撕毁条约,如今看来实则为今日的导弹部署扫清了法律障碍。 更值得注意的是,日本作为二战战败国,其和平宪法明确限定国防政策限于专守防卫。如今允许进攻性导弹系统上岛,不仅违背宪法精神,更令人警惕其军国主义倾向死灰复燃。中国国防部直指这一问题绝非偶然,而是触及了东亚安全秩序的历史伤痛与现实隐忧。 中方反应迅速且明确。外交部与国防部相继发声,批评此举损害地区安全利益,警告日本不要重蹈覆辙。在战略层面,中国很可能采取双重应对:一方面通过外交渠道施压,另一方面加速军事现代化进程。 HQ-29(图2)等先进拦截系统的部署可能提速,中程弹道导弹的威慑力量也会相应增强。这种“以威慑对抗威慑”的逻辑,本质上与冷战时期美苏间的安全困境如出一辙——一方为寻求安全而增强军力,反而导致另一方更不安全,从而引发军备竞赛的恶性循环。 美日两国的战略算计值得深究。对美国而言,在日部署中导系统是其“一体化威慑”战略的关键落子。通过前沿部署增强对华威慑力,同时绑定日本使其成为印太战略的核心支点。 对日本而言,此举既是向美国递交投名状,也是借机突破战后军事约束的试探性一步。两国各取所需,却都在玩火:美国在亚洲复制冷战模式,忽视了中国与当年苏联的根本差异;日本则甘当马前卒,却可能首先成为冲突中的牺牲品。 特别值得关注的是时间节点的选择。 军演恰逢中国抗战胜利80周年纪念日前夕,而日方早已对外国领导人发出“勿参加阅兵”的警告。 这种时间上的微妙对应,使得军事部署与历史记忆产生共振,进一步加剧了双方的互不信任。历史问题与现实博弈相互交织,让本已复杂的地缘政治局势更添情感因素。 台海无疑是这场博弈的核心焦点。“堤丰”系统的部署显著提升了美日军事干预台海冲突(图3)的能力,这将迫使中国重新评估区域军事平衡。 可以预见,中国必将加强反介入/区域拒止能力,东风系列导弹的部署数量和战备等级都可能提升。 从更广的视角看,美国已在菲律宾部署同类系统,如今又推进到日本,明显是在构建对华导弹包围网。这种战略虽然短期内能提升威慑力,但长期看却可能迫使中国采取反制措施,最终导致地区军备竞赛升级。所有亚太国家都将面临选边站队的压力,地区安全架构可能被迫重组。

0 阅读:18

猜你喜欢

世界大观园

世界大观园

星闻挖掘机,深挖娱乐圈边角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