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 19.2 亿出口到败走越南:打败中国摩托的,是人性的恶! 在越南胡志明市街头,整天轰鸣的摩托车流像条钢铁河流,可很少有人知道,二十多年前,这里曾是中国摩托车的天下 。 巅峰时出口额冲到 19.2 亿,市场份额占了 80%,几乎每 5 辆摩托车里,就有 4 辆来自中国。 如今再看,街头跑的大多是日本摩托,中国品牌早已踪迹难寻,而把这大好市场拱手让人的,不是日本的技术碾压,而是中国厂家自己的短视与贪婪。 上世纪 90 年代末到 2000 年初,中国摩托车产业正处黄金期。国内马路上满是摩托车身影,骑一辆铃木(当时多为国内合作生产)能引来旁人羡慕的目光,出口更是势头迅猛。 越南作为东南亚重要市场,当时经济起步,对廉价实用的摩托车需求激增,中国摩托凭借性价比优势迅速抢占市场: 125cc 的摩托车,中国品牌卖 3000 多块,比日本品牌便宜近一半,加上轻便耐用,很快成了越南民众的首选。 那时中国摩托企业扎堆往越南发货,重庆、广东的厂家订单排到半年后,出口额一年比一年高,2002 年前后更是创下 19.2 亿的纪录,市场份额稳稳占住 80%。 越南街头的出租车、送货的小商贩、上班族,骑的几乎都是 “中国制造”,不少企业还计划在越南建组装厂,想把优势扎得更稳。 可谁也没料到,这场辉煌只持续了短短几年。 最先露出裂痕的,是中国厂家自己的 “作死操作”。 为了抢订单、压成本,不少企业开始偷工减料: 本该用厚钢板的车架换成薄铁皮,合格的刹车零件换成劣质品,甚至连发动机里的齿轮都能省料。 有越南商贩回忆,当时买的中国摩托,骑半年就开始出毛病,车架生锈、刹车失灵是常事,“修的钱比买的钱还多”。 更要命的是售后, 中国厂家只想着卖货,根本不管后续服务。 越南消费者买中国摩托,只能拿到 1 年质保,出了问题找经销商,要么推三阻四,要么配件断货; 而日本本田、雅马哈很快抓住机会,不仅把摩托质量做得扎实,还推出 5 年超长质保,承诺 “免费维修、上门服务”,甚至在越南建工厂,实现本地化生产,配件供应又快又全。 一对比,越南人自然转向日本品牌。2005 年起,中国摩托在越南的市场份额开始断崖式下跌,从 80% 掉到 30%,再到 2010 年的不足 5%。 曾经挤满中国摩托的越南经销商,纷纷换成日本品牌的招牌;中国厂家的组装厂计划胎死腹中,已投产的也因为订单太少,只能草草撤厂。 到后来,越南街头再难见到全新的中国摩托,只剩零星几辆老旧车型在苟延残喘。 有人说 “是日本技术太厉害”,可当时中国摩托的技术虽不如日本顶尖,但满足越南民众的日常需求绰绰有余。 真正把市场弄丢的,是中国厂家的 “短视”, 为了眼前的利润,不惜牺牲品质与口碑,把 “中国制造” 的招牌砸得稀烂。 他们以为 “低价就能赢”,却忘了消费者要的是 “便宜又耐用”,不是 “便宜却短命”。 如今再看,中国摩托产业早已风光不再,国内马路上难寻摩托车身影,海外市场也没了当年的锐气。 而越南的日本摩托工厂,还在源源不断地生产,5 年质保的承诺至今没变。 这场从 19.2 亿出口到败走越南的落差,不是输给了对手,而是输给了人性的贪婪与短视 。 信源:从出口19.2亿到败走越南,打败中国摩托的不是日本,而是我们自己——懂车帝
越南终于醒悟了!不再让东大转让高铁技术了,起初越南骄傲的很,觉得各国都会抢着来修
【3评论】【4点赞】
yilonglk
耿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