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不发财都很难!”浙江,两名大学生在义乌当了64天的暑假工,结果在离职当天,老板不仅给每人发了15000元的工资,甚至还有1000元的高温补贴!而老板接下来的一句话,更是让无数网友感到暖心!网友:这样的好老板真不多见! 浙江义乌一家工厂里,最近发生的一件事儿,表面看是个暖心新闻。 两个在校大学生,打了64天暑期工,临走时,老板一人递上一个厚厚的“一沓钱”,里面是5000块钱,这还不算完,微信里面还给他们一人转了一万元! 但这事儿往深了琢磨,根本不是什么老板单方面发善心的童话,而是一堂关于“价值”如何被看见、被衡量、被回报的生动实践课。 很多人对暑期工的印象,可能还停留在赚点零花钱、体验下生活。 但这两个年轻人显然不是来“混日子”的,他们不仅做到了64天全勤,工作态度踏实认真,更重要的是,他们展现了远超普通临时工的主动性。 这种“我不是过客”的心态,才是他们价值的核心,它已经超越了简单的体力劳动,是一种能为团队带来增益的无形资产。如 要是用市场上普通暑期工,比如餐厅服务员一天百元出头的薪资标准去衡量,显然是低估了这份价值。 而那位被网友盛赞“敞亮”的义乌老板,他的智慧就在于精准地看到了这种价值。 他支付的16000元,不是一笔随性的奖励,而是一笔结构清晰的“价值投资”,其中1000元是高温津贴,这是对员工基本劳苦的体恤,是人性化的关怀。 剩下的15000元基础工资,折算下来远高于市场均价,这笔钱,正是老板对他们创造的“超额价值”给出的溢价回报。 他用真金白银肯定了年轻人的认真和主动,更关键的是,老板坚持“人走账清”,在他们离职当天就把钱当面结清,一分不欠。 这种干脆利落的契约精神,传递出的信号是尊重,老板坦言,知道学生们辛苦打工是为学费,希望他们能拿钱回家,给父母买点东西。 这份体谅,让冰冷的雇佣关系瞬间有了温度,也让诚信这个词变得沉甸甸。 这件事之所以能在网上引发如此强烈的共鸣,恰恰因为它戳中了当下零工市场的痛点。 我们听过太多学生打工被坑的故事了:工资被无故拖欠,老板用“试用期”、“未满月”等各种名目克扣,或者干着超出约定范围的活儿却拿不到一分加班费。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义乌工厂里的这一幕,就显得格外珍贵。 网友们的点赞和感慨,不仅仅是羡慕那两个幸运的学生,更是对自己心中那个渴望被公平对待、渴望付出能有回报的自己的情感投射。 有网友也十分感动,“这样的老板生意会越来越好,如果遇到困难也是暂时的,好人总会有福报”! 还有网友讲述了自己的事情,“1995年暑假,我师范学院毕业,留在学校接了带两个小学生的家教(同一家),一开始家长说大学生真不容易,先预支给我300元生活费。后来我干了一个半月,八月中他们家要去旅行了我的家教才结束的。家长给我一个信封说是这段时间的工资,我当时挺忐忑的,因为前面预支工资扣完了应该没有多少了。结果我回到宿舍一拆开信封,里边居然又给了我1200元!后来我刚工作时的安家费用基本上都不用家里给了。到现在我都很感激这个家长的大爱,回想起来也许是有几次中午十二点多他下班回来了看到我还在辅导他的孩子(我的上课时间是每天上午9点到12点),觉得我这个人不偷奸耍滑,穿着又朴实,于是用我工资两倍的酬劳来表达对我的感谢吧!” 说到底,这是一个价值双向奔赴的完美闭环,学生的敬业与创造,遇上了老板的格局与诚信。 这不仅仅温暖了两个年轻人的暑假,也为整个求职市场注入了一股暖流,它证明了,雇主与员工之间,真的可以超越冰冷的利益交换,建立起互相尊重、互相成就的良性关系。 信息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5-08-29 大学生打暑假工,离职前老板当场发工资!64天工资15000元,还有1000元高温补贴。
“想不发财都很难!”浙江,两名大学生在义乌当了64天的暑假工,结果在离职当天,老
元洲啊娱乐
2025-08-30 12:39:24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