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猫]不会再有中日韩协定了,因为韩国日本和中国是逆差,意味着它们从中国赚不钱,

小加娱的史书 2025-08-30 12:25:21

[熊猫]不会再有中日韩协定了,因为韩国日本和中国是逆差,意味着它们从中国赚不钱,日韩也就没有意愿和中国签协定,中日韩对等开放市场。   2024年,中韩贸易总额差不多2.33万亿人民币,但韩国对中国的逆差高达2516亿,排在中国逆差国的第四位。   这啥意思呢?就是韩国从中国买的东西比卖给中国的多得多,尤其在半导体、电子产品这些领域,韩国特别依赖中国。   2023年,日本对中国的出口也有点下滑,但中国对日本的出口却稳得住。   这种贸易不平衡让日韩觉得有点吃亏,觉得跟中国做生意“赚不到钱”,所以在谈自贸协定时,两国难免会多想几步,担心开放市场后逆差更大,自己的产业会不会受冲击。   比如,韩国怕中国商品涌进来抢占市场,日本则担心技术转移和竞争加剧,逆差这事不只是数字问题,还成了日韩心理上的一道坎。   2024年,中日韩领导人会议重启了谈判,喊出了要搞一个自由、公平、全面的协定,可现实没那么简单。   韩国和日本之间有些历史遗留问题还没完全解决,再加上美中之间的博弈,韩国和日本有点左右为难。   韩国靠美国的安全保障和高科技供应链,面对美国的一些关税政策,只能先稳住那边,哪还有太多心思推中日韩的协定。   日本也差不多,国内对开放市场的态度挺谨慎,怕中国企业在汽车、电子这些领域追得太快。   所以地缘政治这张网把三国绑得有点紧,协定想往前走难度不小。   想让三国市场对等开放,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可没那么简单,对等开放不光是降低关税,还得把非关税壁垒、投资准入、规则标准这些都统一起来,可三国的经济结构和诉求差得挺远。   中国市场大,制造业强,想通过协定多出口、多吸引投资,韩国和日本有点担心,怕开放市场后,中国商品和资本涌进来,自己的产业吃不消。   比如,韩国对农业和文化产业保护得很严,怕一开放就引来国内反对,日本在汽车和电子行业有技术壁垒,担心中国企业借着协定迎头赶上。   还有,知识产权保护、数据流动、国企补贴这些问题,三国想法也不一样,中国觉得发展中国家得有点灵活性,日韩却想按高标准的国际规则来。   这么多分歧,想谈出一个大家都满意的“对等”,真不是件容易事。   其实,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2022年已经生效,多少给中日韩的合作打了个基础,这个协定把中日韩和东盟等15个国家拉到一起,第一次让中日韩有了双边关税减让。   不过,这个协定的力度不够大,关税减让和规则约束跟自贸协定的目标比差了不少,所以有人觉得有了这个协定,中日韩自贸协定的紧迫性好像没那么高了。   但反过来想,这个协定也证明了三国合作有潜力,毕竟1999年三国贸易额才1300亿美元,2023年就超过7000亿了。   这么大的经济体量,要是能更深入合作,收益肯定不小,可问题在于,敏感领域比如农业、服务业、知识产权的谈判,总是卡在逆差和规则的分歧上。   那未来还有没有戏呢?其实三国合作的价值还是很明显的,现在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外部压力越来越大,三国抱团取暖的需求也更强。   2025年3月的经贸部长会议也说了,要通过自贸协定促进区域和全球贸易,这说明三国还是想合作的,可要真把这事推动下去,得有点真动作。   韩国和日本得放下对逆差的顾虑,看看长远的好处,比如供应链整合、区域经济稳定,中国也得在市场开放的透明度和规则上多让步,打消日韩的疑虑。   或许三国还能通过一些新模式,比如跟东盟一起搞合作,慢慢积累信任,给自贸协定铺路。

0 阅读:62

猜你喜欢

小加娱的史书

小加娱的史书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