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50亿芯片订单一夜取消,欧美光刻巨头当场傻眼,全线停工、仓库积灰,现在轮到他们头疼了:这堆芯片,到底还能卖给谁? 8月底,欧洲半导体行业突然遭遇“地震”,荷兰光刻机巨头ASML股价暴跌,创下26年来最惨记录,日本尼康也跟着遭殃,短短几天市值蒸发上千亿日元。 这一切,都源于一个重磅消息:中国一夜之间取消了总值约2550亿元的芯片设备订单。 光刻机可不是普通机器,它是制造芯片的核心设备,堪称半导体行业的“印钞机”,但如今,这些印钞机正变成“吞金兽”。 因为这些设备很多都是按照客户要求特别定制的,就像量身定做的西装,别人很难穿得合身,现在原主不要了,想转卖都难。 更烧钱的是,这些精密仪器需要24小时恒温恒湿环境,每个月单是维护费就要200万美元一台,机器放在仓库里一天天贬值,维护费却像流水一样花出去,厂商们的心在滴血。 为什么中国说不买就不买了?答案很简单:咱们自己能造了。 过去五年,中国在芯片领域默默发力,就像学生时代那个默默努力的学霸,突然之间让所有人都刮目相看。 上海微电子已经能生产28纳米光刻机,虽然还不是最顶尖的,但已经能满足大部分需求,中芯国际、华虹半导体等芯片制造厂的技术也越来越好。 说白了,就是以前必须向外人买的东西,现在自己能生产了,自然就不需要花大价钱进口了。 全球芯片格局大变天,这场变化来得突然,但其实早有征兆。 荷兰ASML公司CEO最近公开承认:“中国正在快速建立自己的半导体生态系统,”这话说得委婉,翻译成大白话就是:“中国不再完全依赖我们了,” 全球芯片行业正在从“欧美主导”变成“多方竞争”,这对消费者来说是好事,有竞争才有进步,价格也才有可能下降。 这次光刻机订单取消事件,给我们上了一堂生动的课:关键核心技术是买不来、求不来的,必须靠自己。 中国的芯片产业能这么快崛起,不是靠运气,而是靠真金白银的投入和科研人员的日夜奋战,从国家层面到企业层面,这些年对半导体行业的重视程度前所未有。 但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虽然在普通芯片技术上取得了突破,在最顶尖的光刻技术方面,我们与国际最先进水平还有差距,现在庆祝还为时过早,更需要沉下心来继续努力。 同时也要避免走另一个极端——完全关起门来自己搞,自主创新不等于闭门造车,在坚持自主研发的同时,也要继续保持开放合作的态度。 这件事给全世界提了个醒:技术垄断的时代正在过去,多极化的时代正在到来,未来属于那些既坚持自主创新,又保持开放合作的国家和企业。 对中国来说,这既是挑战也是机遇,挑战在于前面的路依然艰难,机遇在于我们正在正确的道路上稳步前进,芯片如此,其他高技术领域又何尝不是如此?
中国取消2550亿订单,光刻机已经“停工”,美国芯片公司开始着急:芯片还能卖给谁
【3评论】【8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