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中办第一副主任兼中央警卫局局长杨德中。 杨德中,1923年出生在陕西西安,祖籍渭南,家境普通,成长于动荡年代。1936年,13岁的他在陕西省立一中读书,抗日救亡运动席卷全国,他受爱国热潮感染,加入中华民族抗日先锋队,投身宣传活动。次年,抗战爆发,他毅然奔赴延安,进入抗日军政大学学习军事与政治知识。1938年,15岁的他加入中国共产党,从此将青春献给革命事业。在抗大学习期间,他刻苦钻研,掌握了基层政治工作的基础技能,为日后成长奠定了基础。 从抗大毕业后,杨德中被分配到八路军115师,之后转战山东滨海军区,担任基层政治工作岗位,历任干事、指导员、团政治处副主任。他深入前线,组织宣传,鼓舞士气,积累了丰富的战斗经验。解放战争期间,他参与了莱芜、淮海、渡江等重大战役,担任山东鲁中军区营政治教导员、团政治处主任、团副政委等职,展现了出色的组织协调能力。全国解放后,他历任团政委、师政治部副主任、主任等职务,专注于部队思想建设与管理。 1953年,中央组建中央警卫团,负责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安全保卫。年仅30岁的杨德中通过严格选拔,被任命为中央警卫团政委。中央警卫团虽名曰“团”,实为师级编制,任务艰巨,责任重大。他以高度的责任感投入工作,迅速适应新角色,展现了卓越的领导才能。杨德中深知警卫工作无小事,任何疏漏都可能导致严重后果。他常叮嘱部下,安全工作必须精益求精,细节决定成败。 杨德中在中央警卫团的工作以严谨著称,负责保护中央首脑机关及领导人安全。他事必躬亲,每次重大活动前,都提前制定周密方案,检查每一个环节。60年代,他奉周恩来总理指示,保护了贺龙、陈云、陈毅等老革命家的安全。1971年,他与汪东兴在人民大会堂执行对黄永胜等人的隔离审查任务,行动果断,部署周密,确保任务顺利完成。1972年尼克松访华期间,他负责安保工作,面对近400人的随行团队和20余场复杂活动,他精心组织,统筹北京、上海等地安保,确保了活动安全无误,赢得中央领导高度评价。 1974年,杨德中因受诬陷被下放至陕西咸阳军分区,担任第二政委,后任陕西省军区副政委。尽管处境艰难,他仍兢兢业业,深入基层指导工作,展现了坚韧品格。1978年,他重返中央警卫部队,继续担任领导职务,投身改革开放初期的安全保卫工作。1988年,他被授予中将军衔。1989年戈尔巴乔夫访华期间,他协同多部门制定安保方案,抽调精干力量,应对复杂形势,顺利完成任务,未出现任何差错。 90年代,杨德中继续负责第三代领导人的安全保卫工作。他参与制定了邓小平治丧活动、香港回归等重大事件的安全方案。香港回归前,他多次考察会场,细化安保措施,确保活动顺利进行。1994年,他晋升上将军衔,成为19名上将中唯一非军区或总部主官的将领。同年,因年事已高,他卸任中央警卫局局长,继续担任中办第一副主任,分管安全警卫工作。他总结多年经验,推动警卫制度规范化建设,为部队长远发展奠定了基础。 1998年,75岁的杨德中卸任中办第一副主任,正式离职休养。他在中央警卫岗位上工作40余年,参与了新中国多项重大历史事件,从未出现重大失误。他始终保持严谨作风,勤恳奉献,为国家安全事业付出巨大心血。2020年,杨德中因病去世,享年97岁,留下了为党和国家奋斗一生的光辉足迹。
1972年6月,福州军区司令韩先楚上将叫来秘书,嘱咐:“你去汤井巷招待所,宣布一
【3评论】【58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