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两男子去寺庙偷东西,不偷金佛也不偷功德箱,专门扒寺庙里的灰,3个月扒了446斤灰,被抓起来判了8个月,这是为何? 寺庙,一向是人们寄托祈愿、修行养性、寻求内心宁静的圣地。 可是,2024年福建,两个成年男子竟然在多座寺庙里干起了“扒灰”的勾当。 “扒灰”一词,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特殊的含义。 据说它的源头,就跟寺庙里的香炉有关系,古人偷香炉里烧剩下的锡,这种锡一般是用来修补香炉或作为其他用途。 但因其与“媳”的音近,久而久之,“扒灰”便成为了一种带有隐耻的行为,甚至在《红楼梦》里也被描绘成家族丑闻的象征。 老杨和老周(化名)因为钱,对寺庙里的香炉动了歪心思,这两个常年在寺庙附近活动的男子,在厦门和泉州的多座寺庙中,以偷取香炉残留的灰烬赚钱。 他们专挑寺庙里人少、快关门的时段,借着夜晚的掩护,迅速潜入寺庙。 每次作案,他们都会带着大号的袋子,悄无声息地把香炉中的灰烬一装而走。 看似简单的动作,却透露出他们对于作案地点和时机的精准把握。 几乎每次作案都能顺利脱身,毫无痕迹,一看就是干了很多次这事。 最初他们的作案动机或许只是一时的贪念,但当他们把第一批灰烬脱手后,发现价格比预期高得多,顿时激发了他们更大的贪欲。 “这东西竟然这么值钱?”他们不禁大吃一惊,这一刻,他们意识到自己发现了一个赚钱的“金矿”。 前后,他们一共偷了446斤的灰烬。 这些灰烬被他们收集起来,包装好后,通过各种渠道卖给不知情的商贩。 值得一提的是,这些灰烬虽然看似不值一提,里面却混着锡、铝颗粒,行家称之为“金灰”。 经过筛选熔炼,就能变成工业原料,市场价每斤22块。 刚开始的时候,寺庙的工作人员并未察觉异样。 毕竟,香火不时会被清理,灰烬也是经常需要清理的东西,谁也没有想到这两个人竟会通过这种方式来从中获利。 直到一些细心的信徒和寺庙的管理人员开始发现,香炉的灰烬消失得异常快,而且常常有新的灰烬堆积在空的香炉里,而这些灰烬的数量远远超出了正常的需求。 警察顺着监控录像找上门后,这起偷灰案的两个主谋也就被抓了。 一算账,老杨偷的价值6208元,老周也有3389元,两个人都超过了福建盗窃罪3000元的立案标准线。 老周的涉案金额刚过线,按理说可以轻判,但他偏偏是个“累犯”,这就成了加重情节。 最终,他和偷得更多的老杨一样,都被判了8个月。 这事儿清清楚楚地告诉所有人,财产权的保护是无差别的,不管是一尊金佛,还是一撮尘埃。 很多人可能觉得,偷点灰就要坐牢,是不是太重了?但这恰恰说明了法律的普适性。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呢?
福建两男子去寺庙偷东西,不偷金佛也不偷功德箱,专门扒寺庙里的灰,3个月扒了446
万象瞭望者
2025-08-29 13:09:11
0
阅读:159
牙仙子
不如大大方方去扫垃圾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