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群结队的移民正冲击俄罗斯”! 政治学家:来自亚洲蹲移民,已经成为了俄罗斯国家安全的主要威胁,每年约900万移民涌入俄罗斯,但仅有13%的移民依法就业,对正常的社会秩序与法治环境产生了巨大的负面影响。 俄罗斯政治学家伊戈尔·斯库尔拉托夫的警告引发震动:每年900万移民涌入俄罗斯,仅13%依法就业,其余87%游走于灰色地带。 2025年上半年,470万中亚移民进入俄罗斯,较去年仅微降3.8%,但社会犯罪率激增三倍,国家安全与民族认同遭遇空前挑战。 俄罗斯的移民困局本质是历史与现实的残酷悖论。苏联解体后,原加盟共和国的俄语群体一夜沦为“外国人”,2500万潜在移民的流动通道由此打开。 如今,俄劳动力缺口高达480万,建筑业40%工人、农业季节性岗位、市政服务等关键领域深度依赖外劳。塔吉克斯坦等中亚国家更将侨汇视为经济命脉,其GDP的50%依赖俄务工汇款,形成“俄需劳力、中亚求生”的共生链条。 然而经济依赖催生了失控风险。2025年数据显示,约87%移民未纳入正规就业体系,莫斯科市场70%摊位由移民经营却仅15%合法登记,形成年逃税额超2500亿卢布的“影子帝国”。 更致命的是,移民网络成为极端主义温床:2024年克罗库斯城音乐厅恐袭造成144人死亡,嫌犯均为塔吉克籍,暴露免签制度下反恐筛查的致命漏洞。 俄罗斯移民治理深陷法律与执行的鸿沟。尽管2024年通过20余项收紧法案,如缩短免签停留期、强制生物识别登记,但腐败与官僚主义瓦解了政策效力。 移民获取合法身份需通过俄语考试、购买工作专利、支付高昂手续费,成本超月薪两倍,迫使多数人选择“贿赂执法者”,警察勒索一次检查仅需5000卢布,远低于合法化开支。 这种灰色生存加速社群封闭化。莫斯科东郊的“中亚村”内,移民自建清真寺与地下钱庄,拒绝学习俄语,儿童辍学率超40%。梅德韦杰夫曾警告此类飞地恐成极端主义据点,数据印证其判断:2025年俄境内73起极端主义犯罪中,60%涉案者为移民二代。 面对危机,俄精英层提出三重“铁腕疗法”。民族重构,斯库尔拉托夫主张取消车臣等民族共和国自治权,恢复沙俄时期行省制,强制推行东正教价值观,以“俄罗斯民族主体性”溶解多元文化。 军事转化,普京签署法案开放外籍兵役,中亚移民服役满两年可获公民身份。莫斯科州征兵处数据显示:签约即奖励230万卢布,月薪26万卢布,吸引5.8万中亚青年应征。 福利剥离,国家杜马推动全国禁令,禁止移民从事医疗、教育、交通行业,轮班制劳工不得携家属,生育子女不享育儿补贴,彻底切割福利负担。 移民政策成为俄罗斯重塑影响力的杠杆。兵役制度改革后,白俄罗斯与哈萨克斯坦公民通过参军加速融入俄军体系,俄军总兵力从150万扩至238万,其中外籍士兵占比达37%。 这种“武力换忠诚”模式既缓解前线轮换压力,又强化对中亚控制,乌兹别克斯坦赴俄务工人员因征兵政策下降23%,却被迫默许俄军在其边境设招募站。 但激进路线加剧内部撕裂。2025年8月,达吉斯坦爆发排外骚乱,当地民众焚烧移民工棚,标语写着“不要抢走我们的面包”;同期圣彼得堡医院拒诊移民孕妇致婴儿死亡,人权组织统计类似事件月均超20起。 总统“发展本土劳动力”的宣言遭遇现实狙击。俄职教体系年培养技术工人仅12万,而建筑业需补缺80万劳力。企业主直言:“给俄罗斯人月薪8万卢布仍招不到焊工,移民3万卢布昼夜赶工”。 更严峻的是人口结构:适龄劳动者中三分之一受雇能源、军工等敏感行业,无法抽调;偏远地区青年失业率达18%,却拒绝迁往莫斯科务工。 这种矛盾迫使政策再度回调:劳工部悄悄将移民建筑工配额从30万提至50万,农业雇主获准“特批雇佣”中亚季节工。所谓“去移民化”,沦为安抚民意的口号表演。 莫斯科郊外的征兵站前,吉尔吉斯青年为230万卢布签约金按下手印;喀山市场的灰暗角落,无证移民在警察搜查中四散奔逃。当经济血脉依赖移民输血,国家安全却因输血中毒,这场没有赢家的博弈,终将在民族主义与社会撕裂的烈火中迎来审判。 历史早已预示结局:沙俄时代哥萨克东扩催生中亚仇恨,苏联民族熔炉崩塌引发车臣战火。而今克里姆林宫的抉择,不过是在人口衰减的十字架上,钉死最后一枚带血的勋章。
"匕首“刺进北约指挥所!十名北约军官可能无法看到今天日出!8月29日俄罗斯报
【6评论】【3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