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二渡赤水后,毛主席想着再钓条大鱼,但国军因频频吃亏就是不上当,这时,主席提出一个让众人胆战心惊的计划,往国军武装力量最强的地方突破…… 二渡赤水后,毛泽东审视战场,觉得小胜不够,得再设局引国民党军暴露弱点。国民党军先前吃亏,不轻易追击。在会议上,他提出向国民党兵力最密集处突破的方案,这让大家一时接受不了,因为风险太大。但这个计划的核心是制造红军北上的假象,迫使蒋调兵,制造空隙。 3月16日到17日,红军三渡赤水,在茅台镇附近行动。国民党误判红军要强渡长江,蒋命令主力北移。红军避开锋芒,在山地间转移,3月19日占镇龙山,进一步搅乱敌方部署。四渡赤水战役中,毛泽东作为主要决策者,从敌强我弱实际出发,采用运动战,不断变换方向,调动了国民党军。资料显示,这次战役历时三个多月,红军四次渡河,东奔西跑,让国民党四十万大军疲于奔命。 蒋坐镇贵阳,收到情报后乱了阵脚,召滇军支援,暴露了侧翼。红军抓住机会,南下佯攻贵阳,喊出捉蒋口号,蒋慌忙调整,整体计划崩盘。其实,这个计划的精妙在于用最小代价换最大空间,红军从被动转主动。这是毛泽东进入决策核心后的第一个战役,展示了高超指挥艺术。国民党军虽兵多,但协调差,被红军牵着鼻子走,最终让红军跳出包围。 四渡赤水后,红军巧渡金沙江,进入云南,甩开国民党追兵。5月初,红军到金沙江,河宽水急,国民党防线薄,部队分批过河。长征继续,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雪山过草地,到1935年10月抵达陕北,与陕北红军会师,主力剩八千,建立新根据地。 四渡赤水被视为军事经典,毛泽东晚年说这是他得意之笔,可与辽沈淮海平津战役比。英国元帅蒙哥马利访华时赞扬中国战役,他强调此役之妙。四渡赤水不只军事胜利,还保存了红军实力,为后来抗战奠基。蒋在战役中多次判断失误,导致部署混乱,最终承认红军机动成功。红军通过这次战役,化险为夷,转入主动。
红军二渡赤水后,毛主席想着再钓条大鱼,但国军因频频吃亏就是不上当,这时,主席提出
思绪永恒
2025-08-29 02:28:48
0
阅读: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