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年,41军侦察连连长崔英顺牺牲前的最后一张照片。他一身戎装,手拿望远镜,

甜心宝贝笑弯弯 2025-08-29 00:11:53

1981年,41军侦察连连长崔英顺牺牲前的最后一张照片。他一身戎装,手拿望远镜,腰间挂着手枪和匕首,正在观察前方敌军的动向。他浓眉大眼,五官端正,眉宇间透露着英气,看起来,俊朗帅气,干净利落。 崔英顺1952年出生在山东淄博市临淄区白兔丘村,那地方农村气息浓厚,家家户户靠种地过日子。他从小就帮家里干农活,力气大,耐力好,村里人说他是个实诚孩子。1970年1月,他18岁那年应征入伍,背着行李坐火车去了南方,分配到陆军第四十一军侦察连。从新兵开始,他就认真对待每项训练,很快就因为表现好被评为优秀战士。部队生活对他来说像家常便饭,他不爱抱怨,总是埋头苦干。升任班长后,他带队时强调实际操作,组织大家练习潜行和格斗,班里成绩很快就上去了。1975年,他参加桂林侦察兵集训,代表单位示范攀岩和游泳技巧,那次集训让他学到更多专业知识。后来当上排长,他推动全排加强体能训练,15天内完成无武装游一万米和有武装游五千米的目标。他的排两次获得集体三等功,他本人也成了标兵排长。整个军旅生涯,他执行过25次特殊侦察任务,获得8次嘉奖、两次三等功和两次二等功。 崔英顺在部队的这些年,还做过不少救人的事。一次在河边,他看到战友落水,就直接跳下去拉人上岸,那水流急,他游了半天才成功。还有两次类似情况,他都冲在前面救同志。面对洪水灾害,他参加过三次抗洪行动,扛沙袋堵决口,脚泡在水里好几天。平时生活中,他四次救起落水民众,其中一次是大雨天,他跳进水塘托举一个挣扎的人到岸边。这些事让他在部队里口碑好,大家都觉得他可靠。升为连长后,他继续以身作则,带领侦察连从落后变成先进单位。1981年春天,单位接到防守法卡山的命令,那时候边境形势紧张。他连续收到两封父亲重病的电报,但军务在身,他没法回家探望。他给弟弟写了回信,附上几句诗,意思是军营练兵忙,沙场召唤时愿洒热血,守边不惜一切,不求留名后世。这信件后来在部队传开,大家都佩服他的选择。 法卡山地区山多林密,地形复杂,崔英顺作为连长,负责前沿侦察工作。那张照片就是在那时候拍的,他使用望远镜观察敌军阵地,记录巡逻兵数量和车辆移动情况。敌方工事有沙袋堆积,铁丝网缠绕,他通过镜筒查看这些细节。阵地边缘有新挖壕沟痕迹,他估测距离和深度。敌军士兵来回走动,他计数人数,分析兵力分布。一队士兵转向东侧,他标注时间和路径变化。指挥部建筑附近有军官进出,他注意手势和文件携带情况。周边有雷区标志,他记录埋设位置,避免后续行动风险。无线电声音传来,他捕捉信号调整细节。午间时分,他查看敌军补给情况,士兵分发食物,他估测后勤规模。炮位角度调整,他快速标注坐标。下午风大,他抵抗晃动继续监视。直升机飞过,他暂停观察等其离开。整个过程,他收集敌情情报,包括布防弱点和火力点,为行动提供支撑。 崔英顺的观察任务持续几天,他每天重复查看敌军动静。雾气浓时,他调整焦距捕捉异常。雨天水珠影响镜片,他擦拭后继续工作。敌军加固工事,他记录材料运送量。夜间灯火点亮,他监视轮岗情况。通过这些,他绘制敌情图,标注巡逻间隔。任务中,他派战士近距离探查,获取更多数据。情报积累后,他调整渗透路线计划。照片那一刻,他专注敌方右侧漏洞,考虑突破可能性。空气清新,他保持警惕检查周边。地形检查时,他测试坡度稳定性。敌军炮火试射,他记录方向。开辟小径时,他组织砍伐枝条清路。战士铺设伪装网隐藏痕迹。近距离探查,他带领小组接近敌线,捕捉士兵活动片段。返回时,他携带情报,确保完整。这些行动为战斗铺设基础,他在前线指挥,根据新情报修改方案。 战斗打响后,崔英顺带领侦察连穿越炮火区,完成排雷任务。他指导战士使用探雷针清除地雷,开辟通道。探查工作中,他组织夜间潜入敌后,抓获俘虏带回。雷区边缘,他剪断铁丝网,让队员通过。为主力部队开辟11条路径,总长超过30公里。他在泥泞山路设置标志,确保安全。6月24日黄昏,他率队前往361高地执行抓俘任务,途中触动地雷,当场牺牲。那年他29岁。部队追记他二等功,他的名字刻入烈士陵园。战后,他的故事在41军流传,激励战士们。他的牺牲确保了战友安全,也为战役胜利贡献力量。崔英顺的事迹提醒大家,边防工作充满风险,但总有人默默付出。

0 阅读:8
甜心宝贝笑弯弯

甜心宝贝笑弯弯

好好生活 积攒温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