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4公里外的小岛,要被民进党当局用来堆放核废料? 随着对岸的电力缺口越来越大

天天纪闻 2025-08-28 17:23:35

厦门4公里外的小岛,要被民进党当局用来堆放核废料? 随着对岸的电力缺口越来越大,台岛内又在讨论重启核电的问题。而这次,岛内首先争论起来的问题是,核废料到底要放到哪里?   据台媒报道,近日民进党籍新北市议员林秉宥提议,将核废料存放到金门,理由是“那里有现成的地下坑道,方便堆存”。这一提议如同一颗炸弹,在金门乃至整个台湾地区引起轩然大波。   面对这一荒唐提议,当地时间26日,金门地区的国民党籍代表陈玉珍公开表示绝不能接受。她指出,核废料最敏感的问题在于存放地点,“放在金门本岛,居民一定不会接受,我自己也不支持”。   不过,陈玉珍提出可以考虑将核废料存放在无居民的二担岛,认为这样至少不会影响民众生活安全,同时还建议台当局若将核废料设置于二担岛,应比照其他核电厂提供睦邻经费,以增加金门的财源,助力地方发展。   这一建议虽然比直接将核废料放在金门本岛稍显缓和,但依然引发了广泛争议,因为二担岛同样位于金门水域附近,距离厦门等福建沿海城市不远,潜在的环境风险不容忽视。   更有金门民意代表直接怒怼民进党当局,犀利指出赖清德办公室也有两条秘密地下通道,既然想找地下空间存放核废料,那为何不放到那里,还能省下一大笔跨海运输费。这番话一针见血,戳破了民进党当局的虚伪面目,让他们将核废料风险转嫁给金门的政治算计暴露无遗。 回顾台湾核废料处理的历史,更是充满了争议与失败的案例。多年前,台电公司就因兰屿核废料迁移计划跳票被台当局“核能安全委员会”裁罚1000万元新台币,虽然后来台湾“最高行政法院”驳回上诉,撤销了裁罚,但这一事件充分暴露了台湾地区在核废料处理问题上的混乱与无能。   台电曾计划2016年3月完成低放射性废弃物最终处置场址选址作业,并公告台东县达仁乡及金门县乌坵乡为建议候选场址,却因地方政府拒绝办理地方“公投”选务工作而停滞不前。如今,民进党当局又想故技重施,将核废料问题转嫁到金门,显然没有从过去的失败中吸取教训。   更具讽刺意味的是,在本次“核三重启公投”中,金门县的同意票比例高达94.21%,位列全台第一。然而,高支持率换来的不是应有的尊重与合理的能源政策,而是核废料可能被强制堆放的命运,这种反差充分体现了民进党当局在能源政策上的短视与政治操弄。   他们只看到了重启核电可能带来的短期能源缓解,却对核废料处理这一关乎子孙后代的重大问题敷衍了事,随意将风险转嫁给离岛地区。 从地理环境来看,金门与厦门等福建沿海城市距离极近,核废料中含有大量具有极强辐射性和毒性的物质,其半衰期长达数千年甚至更久。一旦在金门(包括二担岛)存放核废料,发生泄漏或意外情况,不仅会污染金门周边的海域和空气,对当地生态环境造成毁灭性打击,更会严重危及福建多个沿海城市民众的生命健康。   这种跨区域的环境风险,不是简单地将核废料放在无居民岛屿就能规避的,因为海洋环流、大气流动等自然因素会让放射性物质扩散到更广阔的区域,影响范围可能覆盖整个台湾海峡两岸的沿海地区。   民进党当局的这一提议,背后隐藏着明显的政治动机。在赖清德推行“台独”路线的背景下,他们试图通过能源问题制造两岸对立,将金门当作政治博弈的棋子。   将核废料存放在靠近大陆的金门,一方面可以将核风险引向大陆方向,另一方面也想借此强化金门与台湾本岛的所谓“联系”,削弱金门与大陆的天然地理和人文纽带。这种不顾民众死活、只为政治私利的行为,是对金门民众乃至两岸民众共同利益的严重践踏。   国际上,核废料处理通常遵循民主协商、科学评估、确保安全的原则,充分尊重当地居民的意愿,进行全面的环境影响评估和长期的安全规划。   而民进党当局在没有充分征求金门民众意见、没有进行严谨科学论证的情况下,就随意提出将核废料存放在金门的提议,完全违背了国际通行的核安全准则,暴露了其决策的专断与草率。   金门民众的愤怒和反抗,不仅仅是地方层面的自保行为,更是对民进党当局破坏两岸共同环境利益的有力回击。核废料问题不是一个可以随意转嫁的简单议题,它关乎几代人的健康与安全,关乎两岸共同的生态环境。民进党当局若一意孤行,只会进一步失去民心,加剧两岸关系的紧张。   事实上,解决台湾地区的电力问题,根本之道在于加强两岸能源合作,共同探索清洁、安全、可持续的能源发展道路,而不是将核废料这样的烫手山芋扔给离岛,用政治算计来掩盖自身在能源政策上的无能。   金门作为两岸交流的前沿,理应成为两岸共同守护的美丽家园,而不是被核废料阴影笼罩的“垃圾场”。希望民进党当局能正视民众的呼声,放弃这种短视且危险的提议,以负责任的态度处理核废料问题,维护两岸共同的环境与安全利益。  

0 阅读:86

猜你喜欢

天天纪闻

天天纪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