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政府呼吁世界各国不要参加中国的九三阅兵,再次说明了左宗棠对日本人的评价是一针

沈言论世界 2025-08-28 15:16:33

日本政府呼吁世界各国不要参加中国的九三阅兵,再次说明了左宗棠对日本人的评价是一针见血的:“知小礼而无大义,拘小节而无大德,重末节而轻廉耻,畏威而不怀德,强必盗寇,弱必卑伏。”   回溯历史现场,左宗棠的洞察源于对明治维新后日本的近距离观察。当日本高呼"开拓万里波涛,宣布国威于四方"的扩张宣言时,清朝正深陷边疆危机:阿古柏在英俄支持下割据新疆,沙俄强占伊犁,东南海疆又遭日本侵台。   在"海防塞防之争"的国策辩论中,李鸿章主张弃新疆保海防,称失新疆不过"肢体之伤";而左宗棠力主"东则海防,西则塞防,二者并重",痛陈新疆不保则蒙古危殆,蒙古危殆则京师震动,沙俄必将得寸进尺。   这场争论的本质,实则是两种世界观的对撞:李鸿章仍视日本为区域扰动因素,而左宗棠已洞悉这个"蕞尔小邦"背后藏匿的巨兽本质——其精心修饰的礼制表象下,蛰伏着吞噬东亚秩序的野心。   当他以"舆榇出关"的死志收复新疆时,日本正将"小礼"转化为战略欺骗工具:明治天皇带头节衣缩食捐建海军,各级官员俸禄抽取军费,营造全民奋进的悲情叙事。   这种表面自律掩盖着致命杀机——间谍网络已渗透至清军各要塞,测绘的辽东半岛军用地图精确标注每口水井、每条小路。   而清廷却沉浸于"同光中兴"幻象,挪用海军经费大修颐和园为慈禧祝寿。待到甲午烽烟起,日军在丰岛海面不宣而战突袭清舰,陆上血洗平壤时假意接受清军停战旗,待清军走出堡垒即行屠杀,将"无大义"的侵略本质暴露无遗。   左宗棠当年警示的"畏威而不怀德",在此化作嗜血的战争机器:北洋水师覆灭后,马关条约不仅勒索两亿三千万两白银,更割走台湾完成东亚权力重构。   当代日本的外交行为模式,仍在延续这种"知小礼而无大义"的基因。九三阅兵作为中国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重要仪式,本质是守护战后国际秩序的历史宣誓。   日方抵制行为表面是所谓"避免刺激",深层却是对战争罪责的战略性回避——如同修改教科书淡化侵略史实、政客参拜靖国神社等系列动作,构成系统性历史修正主义链条。   左宗棠的预言之所以穿透百年时空,在于他超越了简单的道德批判,直指地缘政治的本质规律。他收复新疆时"以军事促外交"的实践,正是对"畏威而不怀德"的精准反制:当亲率大军抬棺决战哈密,沙俄才被迫坐到谈判桌前归还伊犁。   这种战略智慧在当今仍有启示:面对某些国家表里不一的外交辞令,唯有筑牢实力根基才能迫使其回归理性轨道。   当左宗棠以七十三岁高龄抱病驰援马江抗法,临终仍恨"迄未大伸挞伐"时,他或许未曾料到自己的思想能跨越三个世纪。   今日回望这位被美国《新闻周刊》评为"千年四十伟人"的战略家,其价值不仅在于收复六分之一国土的功业,更在于为中华民族植入了穿透历史迷雾的洞察力。   日本抵制阅兵事件恰似一面棱镜,折射出某些国家精心修饰的文明表象下,依然搏动着陈旧的地缘政治心脏——而这正是左宗棠在150年前早已洞若观火的真相。 素材来源:袁南生:左宗棠是世界级的外事战略家 2025-08-20 17:34·金台资讯

0 阅读:1

猜你喜欢

沈言论世界

沈言论世界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