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台湾问题上,大陆要提高警惕了。但凡马英九、朱立伦、洪秀柱这类人物,在台湾政坛还

盖说社会 2025-08-28 12:42:01

在台湾问题上,大陆要提高警惕了。但凡马英九、朱立伦、洪秀柱这类人物,在台湾政坛还占据话语权,那统一的道路,就会被他们用看似温和的手段,层层堵死。   这三个人的骨子里,就是想借中国大陆发展致富,借台湾之地搞自由独立,这些就是刻在他们骨子里的理念。   先看马英九。他任内最得意的“政绩”,是推动ECFA(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生效。   2010年协议签署后,台湾对大陆的贸易顺差,从每年800亿美元,飙升到2015年的1160亿美元,半导体、精密机械等产业,靠着大陆市场赚得盆满钵满。   但他在任8年,始终把“不统、不独、不武”当金科玉律,表面上承认“九二共识”,实则处处给两岸政治对话设限。   2013年两岸领导人会面的机会摆在眼前,他却以“时机不成熟”为由推脱,反而在任内批准,对美军购达183亿美元,其中包括F-16A/B升级套件,这类进攻性武器。   更值得玩味的是,他任内台湾教科书开始悄然“去中国化”,将“大陆”与“台湾”并列称为“两国”的表述屡见不鲜。   当时的教育部门负责人,正是后来的“台独”分子吴思华。这种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态度,本质上是对“隐性台独”的纵容。   再看朱立伦,这位现任国民党主席的“平衡术”,玩得更溜。   2023年他在国民党全代会上,高喊“中华民族是根、中华文化是本”,转头就率团窜访美国,在华盛顿智库发表演讲时,把“亲美友日和陆”作为国民党的对外方针,明晃晃将大陆排在最后一位。   他嘴上说“反对‘台独’”,却在2024年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中,默许党内候选人侯友宜提出,“非‘台独’也非统”的模糊主张。   甚至在被问及“是否支持两岸统一”时,用“让下一代决定”这种话术搪塞。   更实际的是,他任内推动国民党与美国在半导体领域加强合作,默许台积电流转技术数据给美国,却对大陆提出的“两岸半导体产业协同发展”提议置之不理。   这种“经济上不想丢大陆市场,安全上抱紧美国大腿”的操作,说白了就是想两头占便宜,唯独不想触碰“统一”这个核心议题。   洪秀柱的“深蓝”人设,同样经不起推敲。   2015年她参选台湾地区领导人时,抛出“一中同表”主张,表面上宣称要“深化九二共识”,实际内容却是将“中华民国”与“中华人民共和国”视为,“一个中国框架下的两个政治实体”,这与民进党“两国论”的区别,仅在于措辞委婉。   当时大陆国台办直接点明,这是“在分裂道路上的模糊前进”,连国民党内部都炸了锅,王金平公开批评其“破坏两岸政治基础”。   更关键的是,她后来担任国民党主席期间,推动“两岸交流条例”修订,看似放宽两岸人员往来,实则新增“大陆资金不得参与台湾核心产业投资”的条款,把半导体、新能源等领域牢牢圈起来,生怕两岸经济融合走得太近。   这种“既想当统派旗帜,又怕真统一伤了自己利益”的矛盾心态,暴露了她骨子里的“独台”底色。   这三个人的共同点,是把“两岸和平”当成谋利的幌子。马英九靠ECFA的红利巩固选票,朱立伦用“亲美”姿态争取美国对国民党的支持,洪秀柱则借“深蓝”标签拉拢传统统派选民。   他们心里比谁都清楚,台湾经济对大陆的依赖度,早已突破40%,2023年台湾出口额中42.3%流向大陆(含香港),仅半导体产业就有60%的市场份额靠大陆支撑。   但他们一边拿着大陆的订单,一边在政治上与大陆划清界限,甚至暗中配合美国的“印太战略”,试图把台湾打造成“不沉的供应链堡垒”。   更值得警惕的是,他们这套“温水煮青蛙”的策略,比民进党赤裸裸的“台独”更具迷惑性。   民进党搞“去中国化”会引发大陆强硬反制,而马英九们用“维持现状”拖延时间,用“经济合作”麻痹大陆,实则在为台湾争取“事实独立”的空间。   数据最能说明问题:马英九任内,台湾民众认同“自己是中国人”的比例,从2008年的44.3%降至2016年的32.5%,而朱立伦、洪秀柱活跃的这几年,这一比例继续下滑到2023年的28.7%。   这种“隐性台独”的侵蚀,比导弹更能动摇统一的根基。   大陆必须认清,和平统一的前提,是台湾有真正愿意推动统一的政治力量,而不是这些“拿统一当生意”的投机者。   对付这种人,光靠让利换不来真心,唯有在经济上打破他们“单边获利”的幻想,在政治上压缩“隐性台独”的空间,在军事上筑牢反分裂的防线,才能让台湾民众看清:   跟着这些“墙头草”,最终只会让台湾沦为大国博弈的棋子,而只有真正的统一,才能给台湾带来长治久安。 收起

0 阅读:431

猜你喜欢

盖说社会

盖说社会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