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裕仁天皇遭中国网民追责!日媒声称,在抗日战争80周年之际,中国网民将所有罪责

瑶光沐蕙芷 2025-08-28 12:01:06

日本裕仁天皇遭中国网民追责!日媒声称,在抗日战争80周年之际,中国网民将所有罪责归咎于日本皇室,并称裕仁天皇侥幸没被绞死,成为漏网之鱼,日本右翼非常不满,敦促政府与中国交涉,绝不能置之不理。 这事表面看是网民翻旧账,背后却是两国历史认知的深层次碰撞,更是日本战后逃避清算的历史旧疤被狠狠撕开。 裕仁天皇作为二战时期的日本最高统治者,根本不是什么“无辜傀儡”。史料明明白白记录着,从1937年侵华战争全面爆发到1945年战败,所有重大军事决策会议他一场不落,包括批准南京战役的御前会议。南京大屠杀30多万条人命背后有他的默许,731部队用活人做实验的月度报告他亲自批阅,甚至写下“继续努力,成果甚好”这种冷血批示。 可就是这么个双手沾满鲜血的战犯,战后却在美国的庇护下全身而退。在东京审判时,美国为了能把日本打造成自己在远东的基地,麦克阿瑟高估了天皇对日本人的影响力,觉得要是绞死裕仁,日本可能会陷入动乱。于是美国就把裕仁塑造成了一个 “被动傀儡”,说坏事都是东条英机等人干的,让裕仁逃脱了本该承担的罪责。 二战之后,裕仁从战时天皇成了太平天皇,可他自始至终都没对中国人民遭受的苦难道过歉。1978 年邓公访问日本时,他也只是把侵华战争轻描淡写地称作 “不幸的事情”,临终前,他甚至还强调自己 “最大遗憾是低估中国”,根本不承认日本侵略的非正义性。 东京的皇室档案库可以封存纸质文件,但互联网时代的集体记忆却像一把锋利的手术刀。如今中国网民把裕仁推上舆论审判台,直指他“侥幸逃过绞刑”,戳中的正是日本战后精心构建的“天皇无罪”叙事体系。这种民间自发形成的“历史校正力”,让日本右翼如坐针毡。他们表面抗议网民“侮辱天皇”,实际是害怕年轻一代看到不同于日本教科书的历史版本——当“裕仁战争责任”这类标签在社交平台疯传,日本官方最担心的不是过去,而是未来话语权的失控。 更让日本右翼破防的是,中国网民的行动恰逢日本历史修正主义变本加厉的时刻:靖国神社里供着14名甲级战犯,首相和政客却年年前去“拜鬼”,岸田文雄去年还偷偷塞500万日元香火钱;历史教科书把“侵略”改成“进出”,南京大屠杀遇难人数从“30万以上”变成“存在争议”,731部队活体实验被美化成“卫生研究”;2024年新版教材甚至将卢沟桥事变歪曲成“偶然冲突”,反倒大书特书广岛长崎的“受害经历”。这种系统性美化侵略的骚操作,无异于往中国人民的伤口上撒盐。 耐人寻味的是日本政府的“玻璃心” —— 乌克兰把裕仁和希特勒并列,他们忍了;韩国在独岛竖反日标语,他们认了;可中国网民玩梗就成“外交事件”。这种双标背后,其实是以“受害者”姿态掩盖加害者罪责的战略焦虑。更深层看,这场舆论战牵动中美日三方认知博弈:美国需要日本做亚太战略棋子,默许其扭曲历史;中国作为受害国兼崛起大国,必须打破历史话语垄断;而日本则在焦虑守护最后的历史叙事堡垒。 说到底,中国网民追责裕仁,追的是历史正义的未竟之业。 3500万中国死难者的冤魂、30万南京大屠杀遇难者的血泪,不会因时间流逝而消散。日本若真想平息风波,与其盯着网民的手机屏幕,不如先清空靖国神社的战犯牌位、改写教科书里的谎言、向亚洲人民真诚谢罪。否则,再多的“交涉”也不过是掩耳盗铃!

0 阅读:0

猜你喜欢

瑶光沐蕙芷

瑶光沐蕙芷

瑶光沐蕙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