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刚刚 土耳其突然宣布 8 月 26 日,土耳其贸易部一纸公告,把欧盟拉进了对华铰接链的关税战。裁决说,中国链条先运到欧盟再转到土耳其,是为了逃避 2019 年就开始征的反倾销税,于是干脆给所有来自欧盟的铰接链再加 1200 美元/吨。税号 7315 开头的所有链条,即日起全部中招。 土耳其对中国的铰接链征反倾销税,最早得追溯到2009年。那年,他们着手启动调查。2010年,正式决定开征每吨1200美元的税。而后,于2016年与2022年两次延长征税期,竟将临时举措拖成了“长期工程”。 今年5月,土方又启动反规避调查,理由是怀疑中国企业借道第三国“曲线救国”——如今终裁落地,欧盟大多数国家被认定为这条“绕道路线”的中转站。 蹊跷的是西班牙的“豁免权”。同样在欧盟框架内,西班牙却独独被排除在征税名单外,成了欧盟链条里唯一的“安全通道”。 这种区别对待虽未在公告中解释,但结合土耳其过往的关税政策风格,很可能与两国特定产业协定或西班牙本土产业链结构有关——毕竟土耳其对“精准打击”一向熟门熟路。 更值得琢磨的是土耳其近期的“关税战术”转向。就在铰接链裁决前两个月,土耳其刚在电动车关税问题上演过“极限反转”:先是对中国整车放话加征40%关税,转头又改口称“来投资就减税”,甚至火速推进与比亚迪的10亿美元建厂协议。 这种看似矛盾的策略,暴露了土耳其“既要保护本土、又想拉拢外资”的纠结心态——铰接链的强硬终裁,更像是向本土制造业派发“安慰剂”,尤其针对那些技术竞争力不足、长期依赖关税护城河的行业。 对中国企业而言,这种“关税游击战”反倒催化出更灵活的破局策略。铰接链的税号锁定看似封死了转口路径,但土耳其市场本身的不可替代性并不强。 连被反倾销“重点关照”的光伏接线盒,土电站老板们宁可交罚款也要用中国货——本土产品故障率高达中国货的5倍,关税壁垒在绝对的技术与成本优势前,终究显得力不从心。 土耳其的困境,本质上是一场“技术空心化”与“保护主义依赖症”的恶性循环。其国产电动车TOGG续航仅300公里,价格却比同级别比亚迪贵40%,经销商坦言“除了政府采购没人买”;五代机项目十年磨一剑,发动机还得看英美脸色。 当产业升级的焦虑压倒开放竞争的信心,关税大棒便成了最易挥舞的工具。但历史证明,真正的技术自主从来不是“税”出来的——去年土方对中国光伏接线盒加税后,本土电站成本暴涨12%,政府被迫追加10亿美元补贴,反而拖慢能源转型。 眼下铰接链的终裁,不过是全球化博弈里一枚短期棋子。中国企业早就在“土耳其避险手册”里写好了攻略:要么像正泰、天合那样深度本地化,把“中国制造”刷成“土耳其制造”;要么学比亚迪用换电模式破局,甚至借土耳其与欧盟的关税同盟协议,把生产线变成进军欧洲的跳板。 素材来源:土耳其对中国铰接链:经欧盟转口征1200美元/吨反倾销税 2025-08-27 09:43·和讯网
美国总统特朗普周一威胁中国,如果北京不加快稀土出口,将对中国产品征收约200%的
【6评论】【7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