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7年,谭震林回乡调研,发现一家国营粮店的窗口很高,需要踮脚才能接过粮食,他

碎星 2025-08-27 08:19:27

1957年,谭震林回乡调研,发现一家国营粮店的窗口很高,需要踮脚才能接过粮食,他怒道:“群众每天这样买粮,你们良心过得去吗?” 这年秋天,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谭震林回到了家乡湖南攸县进行调研。 在攸县县城,谭震林偶然发现,有一家国营粮店的窗口设计有问题,这个窗口距离地面有1.7米。 窗口的面积,只有一个篮球那么大。 谭震林路过时就看到,群众在取粮食的时候,大多需要踮脚,而老人、小孩或者体弱者,则需要他人搀扶或者自己带板凳垫高才能拿到粮食。 如果天气好倒也没什么,万一下雨或者下雪,那么就容易摔倒,老人、小孩或者体弱者一摔倒,就容易受伤,可能还会在床上躺上几个月。 反观国营粮店的工作人员,却一副高高在上,他们坐在窗口内部,居高临下地看着群众,他们只需要坐着,就可以完成收发证件、称粮、发粮等工作。 路过此地的谭震林,在看到这个窗口后,气不打一处来,当即就去问工作人员:“你们这个窗口是怎么回事?弄这么高,群众接粮多不方便!” 窗口的工作人员回答:“弄低了不安全。” 谭震林反问:“你说说,怎么不安全了?” 工作人员支支吾吾,不知如何作答,只好告诉谭震林,这是上级领导交代的“安全规定”。 谭震林知道,窗口的工作人员,也只是执行“安全规定”,真正有问题的,其实是他的上级。 想到这,谭震林就没有难为工作人员,而是去了粮店的办公室。一进入粮店办公室,谭震林就看到了几个干部围在桌前喝茶聊天,好不自在。 而在一旁的墙上,则贴了“为人民服务”的标语。 看到这一幕,谭震林更气了。当天,谭震林召集了县商业局的干部,并召开了一次会议。 会议上,谭震林生气地说:“你们把窗口修得比人头还高,群众看不见里面的手,更看不见称粮食的秤,依我看,这不是防拥堵,是防监督!” “你们说窗口开低了不安全,我倒想问问,是怕粮票被抢了,还是怕你们身上少了块肉?” “还有,你们坐在屋里像老爷,老百姓站在外面当孙子,这算什么社会主义粮店?” 面对谭震林的批评,现场的干部鸦雀无声。 这时,有个干部还想辩解,说这是上级的规定。 但这个干部话还没有说完,就被谭震林打断:“上级定规矩是让你们方便群众的,不是让你们拿规矩当挡箭牌,躲在屋里喝茶偷懒的!” 会议最后,谭震林要求在3天之内整改窗口。 新窗口的标准是离地1.2米。 原窗口的大小约为30x40厘米。 新窗口的大小约为60x80厘米。 窗口整改好后,谭震林不放心,又去了这个国营粮店,到了以后,谭震林模仿老人买粮食,确定哪怕是老人买粮食也不需要踮脚或者用凳子垫高后,谭震林这才放下心来。 新的窗口刚弄好,有个抱着孩子的妇女就来购买粮食,看到取粮的窗口变低、变大,这个妇女高兴地说:“这下子取粮就方便了。” 一旁的谭震林听了这话,笑道:“本就该这样。” 有人认为,以谭震林的身份,没必要和一个取粮的窗口较真,但谭震林不仅较真,还将这个国营粮店作为案例写入自己的调研报告。 几天后,谭震林召开了全县干部座谈会,会上,他认真地说:“窗口虽小,照见的却是干群关系的大问题。” 说着,谭震林就要求全县各部门,吸取这一经验并举一反三,对全县的服务设施进行排查。 攸县的县干部对此不敢怠慢,他们很快就对全县的供销社、卫生院等窗口单位进行了全面整改,不仅降低了窗口的高度,还简化了相关流程。 后来谭震林回省里,还特意对干部们说:“别总说安全、规定,先问问老百姓方便不方便!”

0 阅读:2
碎星

碎星

碎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