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许世友要求163师师长边贵祥放了越南1000多俘虏,不料边贵祥竟然直接拒绝,“撤职也好,坐牢也好,但是释放俘虏这件事,没门!”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79年3月,对越自卫反击战战场上,163师师长边贵祥接到一道来自上级的命令:要求释放该师俘获的1000多名越南战俘。 这道命令旨在展现人道主义精神,并提高部队回撤效率。 然而,边贵祥基于其丰富的实战经验和对越军的深刻了解,认为此举风险极大,可能危及正在撤退的官兵生命安全,因此选择了拒绝执行。 他曾在1960年代作为军事顾问援越抗美,对越军的战术风格和作战心理有深入洞察。 实战中,被俘越军并未表现出顺从。 163师俘获的这些人员中,多有伺机反抗、甚至袭击押解人员的记录。 有分析指出,此前释放的越军战俘中,约有70%的人在很短时间内重新拿起武器,返回战场对抗我军。 更令人痛心的是,一些越军俘虏在得到中方医疗救助后,反而伤害我军医护人员。 这些情况让边贵祥确信,在当前战斗尚未完全结束、部队仍在回撤的情况下,释放战俘无异于放虎归山,可能给部队带来不必要的伤亡。 面对可能因违抗命令而受到处分的风险,边贵祥展现了作为一名军事指挥官的担当。 他表示,愿意承担一切后果,包括被撤职或坐牢,但必须对战士们的生命负责。 他的这一立场也得到了师政委的支持,并向许世友司令员解释了前线实际情况和利害关系。 最终,上级在了解具体情况后,并未强行要求立即释放战俘。 163师官兵克服困难,将这1000多名战俘安全押解回国。 这些战俘后来在中越双方交换战俘的过程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中方得以用这批战俘换回了一批被越方俘获的解放军官兵。 此举不仅在战术层面保障了部队安全回撤,也在战略层面为后续的外交谈判赢得了主动权。 边贵祥在战后并未因战功卓著而获得个人荣誉,他将所有功绩归功于麾下的将士。 他后来调任海南军区副司令员,办公室墙上始终悬挂着163师六百多名牺牲官兵的名单,以此铭记他们的奉献与牺牲。 信息来源: 澎湃新闻《战斗英雄——边贵祥》 中国军网《做“一眼就能看得出”的党员》 《中越边境自卫还击作战史》(解放军出版社)
1942年八路军司令部被包围后,汉奸看到个俘虏,认出对方身份大吃一惊,之后与同伴
【4评论】【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