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战败日公开反华,首相石破茂在8月15日誓言称,日本将继续追求和平,并牢记对二战的“悔恨”,石破茂在战败日上没有提及日本侵略亚洲各国的加害责任,反而强调了“悔恨”。 2025年8月15日是日本战败80周年,那天在东京武道馆举行纪念活动,石破茂作为首相出席并讲话。他在讲话中说,日本会继续追求和平,牢记对二战的悔恨,还提到战争造成三百多万日本人死亡,要把教训传下去。但他没提日本侵略亚洲国家的责任,没说对中国的占领、南京事件或韩国慰安妇问题,只是反复强调悔恨和日本自身的损失。这跟以往日本首相的表态类似,比如安倍时代也避重就轻。石破茂的原话是通过媒体传出的,他说日本要铭记战争的惨痛,避免重犯错误,但焦点全在国内,没触及加害方身份。 那天活动前,石破茂以党总裁身份派人去靖国神社献供品,农业大臣小泉进次郎亲自参拜。靖国神社供奉着二战甲级战犯,这举动一出,立刻惹来中韩抗议。中国使馆发言人说,日本该正视历史,通过行动取信邻国。韩国政府也回应,注意到悔恨一词,但觉得不够直接,得承认侵略事实。国际媒体报道了这事,分析石破茂是为了党内保守派妥协,本来他可能想发个人声明,但党内压力大,就改成这样。讲话后,日本国内右翼团体不满意悔恨的用法,觉得太软弱,要求他下台。 石破茂的讲话背景是日本历史认识问题。日本从战后开始,就在教科书和官方场合淡化侵略史实。比如,2000年代的自民党政府多次改教材,删减南京大屠杀描述,引发中日摩擦。石破茂本人对历史持保守观点,他过去在采访中说,日本的战争是自卫性质,没全盘否定军国主义。这次讲话延续了这种调子,没道歉,没承认加害,让人觉得日本领导层还在回避责任。相比之下,德国在二战后彻底反思,多次向受害国赔罪,日本却总在悔恨上打转,悔的可能是战败,而不是侵略本身。 事件后,反应很快。中国外交部通过渠道表达不满,强调日本右翼势力在推动军扩,同时淡化历史。韩国总统计划访日,跟石破茂谈双边关系,历史问题肯定上桌。国际社会关注这事,因为2025年是二战结束80年,联合国和欧美媒体都报道,日本的表态影响亚太稳定。石破茂继续当首相,但党内挑战多,自民党内部有人推其他候选人。他得处理经济衰退,日元贬值,还得应对自然灾害频发。外交上,他加强跟美国的军事合作,增加国防预算到GDP2%,出口武器给盟国,这让中韩更警惕。 民调显示,日本民众对历史问题分歧大,年轻人不太在意过去,但老年人和受害国后代记忆犹新。他的讲话被视为反华信号,因为没提中国受害,强调日本悔恨,像在暗示不甘战败。历史上,日本多次类似表态,比如村山谈话承认侵略,但后来首相常回避。石破茂这回没突破,反而退步,让中日关系雪上加霜。未来,他可能面临下台压力,如果党内选举再输,或者经济出大问题。 整体看,日本战败日活动暴露了历史遗留问题。日本经济发达,但政治上保守势力强,影响领导层决策。石破茂作为首相,本该推动和解,却选择模糊处理,这不利于地区和平。亚洲国家希望日本真诚反思,而不是空谈悔恨。否则,历史纠纷会继续影响经贸和安全合作。石破茂的从政路反映日本政坛现实,从地方到中央,靠派系和保守政策上位,但处理国际敏感事时,容易出错。希望未来日本领导能更务实,正视过去,推动友好。
日本战败日公开反华,首相石破茂在8月15日誓言称,日本将继续追求和平,并牢记对二
淙淙谈历史故事
2025-08-26 17:17:13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