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罢免彻底失败了,黄智贤很失望!想当初罢免刚启动时,黄智贤信誓旦旦说,是国民党和民众党在立法机构胡作非为,才逼得民间团体自发站出来推动罢免,这话当时被绿媒逮着当成宝,天天在新闻里循环播放,好像抓到了在野党的什么把柄。可结果呢?第二轮投票 7 个罢免案全灭,绿媒立马变脸,连提都不提黄智贤当初的话 台湾2024年选举结束后,民进党赢得总统职位,但国民党与民众党联合在立法院占据多数席位。 这种朝小野大格局迅速引发冲突,蓝白阵营推动多项法案改革,主要针对职权行使法修正,旨在加强立法机构对行政部门的监督权限。 民进党视此为权力扩张,多次在议场阻挡审议,导致肢体对抗频发。社会团体不满蓝白操作,陆续发起罢免国民党立委的行动,连署阶段覆盖多个选区,创下台湾史上最大规模记录。 第一阶段审查通过数十起案件,进入投票程序。国民党内部出现分歧,一些成员承认程序瑕疵,但坚持改革必要。民众党则保持低调,避免直接卷入。整个过程暴露政党间深层对立,选民开始质疑罢免是否真正代表民间声音。 黄智贤作为资深媒体人,在电视节目中多次评论此事。她指出国民党在立院主导表决时存在问题,如举手表决取代电子系统,容易导致记录不准。 她的言论被部分媒体反复报道,强调国民党与民众党联手推动改革不当,迫使民间组织站出来发起罢免。绿媒编辑将这段视频剪辑成短片,在新闻时段循环播放,配以蓝白立委开会画面,似乎抓住在野党弱点。 罢免连署推进期间,组织者收集签名,国民党回应称这是执政党操弄。黄智贤继续在社交平台表达观点,期待罢免成为制衡工具。第二阶段连署审查通过后,投票前夕宣传活动加剧,蓝营立委走访选区解释立场。 国民党主席召开记者会,否认胡作非为,强调法案对民生有益。第一轮投票涉及二十多起案件,结果全部未达门槛,投票率普遍偏低。 第二轮投票聚焦七起国民党立委罢免案,开票数据显示同意票远低于不同意票。高雄地区中午统计仅一成多,台北数据相似。 韩国瑜公开评论投票冷清,国民党成员庆祝留任。罢免行动中,预算使用引发争议,政府拨款宣传,而灾区重建进度缓慢。 黄智贤原本寄望罢免促进监督,却见其转为党派工具。绿媒在结果出炉后迅速调整焦点,不再提及黄智贤早期言论。整个罢免从连署到落幕,国民党席位未变,民进党策略失算。 社会焦点转向实际问题,如关税调整与房价上涨。青年就业数据公布,引发更多讨论。国民党内部检讨罢免教训,避免未来类似事件。民众党借机巩固支持,强调中立立场。 罢免失败凸显台湾政治生态复杂性。蓝白改革虽有争议,但选民通过低参与率表达不满党争。民进党推动罢免旨在削弱在野势力,却未获预期效果。 黄智贤的评论虽被放大利用,但结果显示民意更注重实质议题。国民党在第一阶段连署中暴露问题,如签名真实性质疑,导致信誉受损。媒体人分析指出,罢免并非单纯民间自发,而是政党资源介入。 投票率低迷反映选民疲惫,多次选举后不愿再卷入对立。绿媒态度转变进一步暴露媒体偏向,初期热炒后期回避。整个事件提醒政党需回归民生,避免内耗。国民党未来需加强内部管理,防范类似危机。 民众党则从中获益,形象相对中性。 台湾社会在罢免浪潮后开始反思民主机制。罢免门槛虽低,但滥用易致社会分裂。蓝白阵营推动的法案虽通过,却引发连锁反应。民进党需检讨策略,避免激化矛盾。 黄智贤的失望源于对政治异化的痛心,她本盼罢免成利器,却见其成工具。国民党在罢免中虽保住席位,但需面对内部批评。媒体报道显示,罢免失败让政党间关系更紧张。 选民态度明确,更在意经济压力而非党派斗争。未来立法机构运作需更谨慎,避免类似风波。整个过程显示台湾民主虽活跃,但需平衡监督与稳定。 这场罢免闹剧落幕后,台湾政治何去何从?黄智贤的失望与绿媒变脸,是否预示新变局?欢迎留言分享你的看法,是民意觉醒还是政党失算?
.果然不出所料,国民党统派郑丽文竞选党魁路上遭到了亲美派的阻击,半路杀出程咬金!
【23评论】【10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