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7年深秋,彭老总到青岛视察。当地干部知道彭老总爱吃海鲜,特意准备了新鲜的海参、鲍鱼等高档食材。彭老总走进餐厅一看,脸色立刻沉了下来:"老百姓连饭都吃不饱,我们在这里大吃大喝,像什么话?"他当即要求撤掉所有高档菜,只留下几样普通的海鲜。临走时,他还特意嘱咐秘书:"把今天的伙食费记下来,从我工资里扣。" 1898 年 10 月 24 日,彭德怀出生于湖南湘潭乌石彭家围子的一个贫农家庭,彼时的中国,正深陷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泥沼,内忧外患,百姓生活苦不堪言 。彭德怀的童年与少年,便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被苦难紧紧包裹。 8 岁那年,命运的重击接踵而至,母亲的病逝让家庭失去了温暖的港湾,而父亲又久病在身,孱弱的身躯难以支撑家庭的重担。彭德怀不得不中断学业,用稚嫩的肩膀挑起生活的大梁。从此,上山砍柴、帮人打短工成了他生活的日常,每天天不亮便出门,直到夜幕降临才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家,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在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艰难求生。 13 岁时,为了挣得微薄的收入补贴家用,彭德怀来到离家不远的土煤窑做窑工。在那昏暗潮湿、狭窄逼仄的煤洞中,他像牛马一般爬行拖煤,每一寸肌肤都沾满了煤灰,每一次呼吸都充斥着刺鼻的气味。漫长的劳作,不仅透支着他的体力,更在他心中种下了对不公社会的不满。然而,命运似乎并未打算放过这个可怜的孩子,到了年终,窑主竟卷款逃跑,彭德怀辛苦劳作整整一年,最终却分文未得,所有的汗水与付出都付诸东流。这段悲惨的经历,让他深刻体会到了底层人民在剥削与压迫下的无奈与绝望 ,也让他对劫富济贫的渴望愈发强烈,就像乌石百姓祭祀易参政,期盼有英雄来拯救穷人一样,他渴望能改变这黑暗的现状。 在残酷的战争岁月里,彭德怀始终与人民同甘共苦,生死相依 。他深知,人民是革命的力量源泉,只有得到人民的支持和拥护,革命才能取得胜利 。长征途中,物资极度匮乏,战士们常常忍饥挨饿,但彭德怀总是把自己的食物和物资分给战士们,自己却默默忍受着饥饿和寒冷 。有一次,部队断粮了,战士们饿得头晕眼花,彭德怀毫不犹豫地把自己仅有的一点干粮拿出来,分给大家,他还笑着说:“有福同享,有难同当,见面分一半嘛!” 这句话温暖了战士们的心,也激励着他们继续前进 。 1942 - 1943 年,华北抗日根据地遭遇大旱,日寇又疯狂抢粮,根据地的粮食供给问题异常严峻 。大批灾民涌入,八路军总部驻地山西麻田和附近村庄的老百姓只能靠摘树叶、挖野菜充饥 。彭德怀心急如焚,他一方面向毛泽东、朱德报告情况,一方面果断作出节粮决定 。他下令八路军总部直属队各单位,每人每日节约一两小米救济饥民,并免除群众应交的公粮 。后来,又规定直属队全体指战员再每人每日节约二两小米用于救灾,每日采一斤半树叶、野菜,交给炊事班与粮食掺着做饭 。他还特别强调,部队挖野菜、摘树叶不得与民争食,不得在村庄附近采集,要把近处、平坦处留给群众 。 彭德怀自己也以身作则,带头遵守规定 。他日夜指挥战斗,本就患有严重的胃病,身体日渐消瘦,但他依然坚持和大家一起节粮,吃着和战士们一样的野菜糊 。警卫员心疼他,偷偷在他的野菜糊里加了一小把杂合面,却遭到了他的严厉批评 。他在党支部生活会上严肃地说:“我彭德怀参加共产党,党给我唯一的‘特权’,就是带头吃苦 。” 在他的带领下,军民同甘共苦,最终克服了困难,度过了难关 。 彭德怀不仅在生活上与人民同甘共苦,在战斗中,他更是身先士卒,冲锋在前 。他的英勇无畏,感染着每一位战士,让他们充满了战斗的勇气和力量 。在多次战役中,他总是亲临前线,指挥作战,不顾个人安危 。他的指挥如臂使指,灵活多变,常常能以少胜多,取得辉煌的战绩 。 在平型关战役中,彭德怀协助林彪指挥作战,他深入前线,仔细观察地形,制定了周密的作战计划 。战斗打响后,他亲自在前线指挥,鼓舞着战士们的士气 。经过激烈的战斗,八路军取得了平型关大捷,打破了 “日军不可战胜” 的神话,极大地振奋了全国人民的抗日信心 。 百团大战中,彭德怀更是亲自挂帅,指挥八路军在华北地区对日军发动了大规模的进攻 。他精心策划,组织了 105 个团的兵力,向日军的交通线和据点发起了猛烈攻击 。在战斗中,他日夜坚守在指挥部,密切关注着战场的形势,及时调整作战部署 。经过数月的激战,百团大战取得了重大胜利,共毙伤日军 2 万余人、伪军 5000 余人,破坏铁路 470 多公里、公路 1500 多公里,摧毁大量敌人据点,有力地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增强了全国人民抗战胜利的信心 。
1951年,10万志愿军被美军包饺子,一向淡定自若的彭老总心急如焚连忙向毛主席求
【1评论】【3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