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总统特朗普北京时间8月26日表示,他已与中国达成协议,将允许60万中国学生进入美国。“我听说过很多关于我们不允许他们的学生。不,我们会允许他们的学生进来……我们会允许的。这非常重要。60万学生。这很重要。” 这番话是他在白宫与到访的韩国总统李在明会晤时提到的,事实上,今年6月,中美双方已经就一项贸易协议达成了共识,其中涵盖了稀土贸易、关税调整和教育合作等多个方面。 根据该协议,中国将恢复并扩大对美国的稀土出口,这对于美国的制造业、高科技产业和国防工业来说至关重要。 而作为交换,美国同意取消针对多数中国学生的签证限制,尤其是理工科领域学生的签证政策将得到优化。这种“稀土换签证”的模式,反映了中美两国在博弈中寻求合作的特点。 然而,特朗普的表态与实际情况之间似乎存在一定的矛盾。他虽公开宣称欢迎中国学生,可数据显示,今年美国政府对留学生签证的审核力度显著加大,甚至有报道称超6000份学生签证已被撤销。 这种矛盾反映了美国政策的不确定性,也让许多有意赴美留学的中国学生感到困惑。 事实上,特朗普政府的移民政策整体上偏向收紧,例如今年2月提出的“金卡”计划,旨在通过高额收费吸引富裕移民,但并未直接解决留学生签证问题。 特朗普此次表态中提到60万中国学生的规模,如果成真,将显著扩大这种交流的深度和广度。然而,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双方在教育领域建立更多的互信机制。 中国方面对于国际教育交流的态度一直是积极开放的。近年来,中国推出了多项计划,邀请外国青少年来华交流学习,例如“感知中国”项目和美国青少年来华文化交流YES项目。 这些项目旨在让国际学生深入了解中国的文化和社会发展,促进文明互鉴。与此同时,中国也在加强自身的国际教育能力,推动高水平教育国际化,旨在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全球胜任力的人才。 特朗普此次关于中国学生的表态,可能还有更深层的战略考量。一方面,美国高校因疫情和国际关系紧张面临财政压力,中国学生的回归可以缓解这一问题。 另一方面,通过教育合作,美国可能希望在其他领域换取中国的合作,例如稀土供应或贸易平衡。 然而,这种交易性质的合作能否持久,取决于双方是否能在更多领域找到共同利益。 从更宏观的角度看,教育交流是中美关系的“压舱石”。尽管两国在贸易、科技和地缘政治领域存在竞争,但教育合作始终是一个共同利益大于分歧的领域。 总之,特朗普关于允许60万中国学生进入美国的声明,是中美关系中的一个重要节点。它反映了两国在竞争中的合作需求,也凸显了教育交流在双边关系中的特殊价值。
中美谈判前,又有27国跪了,特朗普不来看阅兵,想逼中国做一件事。又使“阴招”,中
【5评论】【3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