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734年,俞鸿图被腰斩后迟迟没有死去,上半身一直在地上打滚,口中不断发出惨

海诚看趣事 2025-08-26 10:20:04

公元1734年,俞鸿图被腰斩后迟迟没有死去,上半身一直在地上打滚,口中不断发出惨叫声,并用手蘸着自己流出的血在地上写下7个“惨”字,才慢慢痛苦地死去。  公元1734年4月25日,武昌刑场的空气里飘着血腥味。 河南学政俞鸿图被刽子手按在铡刀下,腰身一分为二。 奇怪的是,他上半截身子还在动,手指头抠着泥地往前爬,肠子拖了一路。 围观的百姓踮着脚喊:“再写一个!再写一个!”——俞鸿图正蘸着自己的血,在地上划拉第七个“惨”字。 写完最后一笔,他脑袋一歪,人群里竟爆出意犹未尽的叹息。 这场惨剧的祸根,早两年就埋下了。 雍正十年,俞鸿图到河南当学政,主管科举考试。 他特意把手下分成内外两班,自以为管得严实。 哪知道小妾林氏和仆人串通,把考题贴在官服内衬,等他出门巡查再偷偷揭下来卖。 戏班子的人花钱买到试题,连识字不多的戏子都中了举,闹得满城风雨。 湖北巡抚王士俊本来就和俞鸿图不对付,逮住机会写了加急奏折。 雍正最恨贪官,立刻派户部侍郎陈树萱去查案。 公堂上俞鸿图咬死不认,可小妾仆人全招了。 证据堆在眼前,他只能画押。 判决下来是腰斩,亲家邹升恒被指定当监斩官。 这人怕担干系,直到刑场才亮明刑罚,俞家连打点刽子手的功夫都没了。 刽子手也是老手,专挑腰下三寸下刀——这位置疼得钻心,人却死得慢。 血泊里打滚的俞鸿图每写一笔,人群就骚动一回。 前排官员板着脸,眼里却放光;富商摇着扇子指指点点;后头老百姓又怕又好奇,伸长脖子往前挤。 这场面传到紫禁城,雍正都听得脊背发凉,连夜下旨废除腰斩刑。 存在两千年的酷刑,竟靠七个血字终结。 俞鸿图死后,民间传言越传越玄。 有人说他写了七个“冤”字,有人说他熬了一天一夜才断气。 但清史稿白纸黑字记的是斩首,腰斩说法多出自野史笔记。 现代学者翻档案发现,案子审得确实潦草。 俞鸿图虽管束家眷不力,但作弊银子全进了仆人腰包,他自己半文没捞着。 2014年《社会科学论坛》登过论文,点明此案暴露清代“连坐”之弊。 家属犯事,主官照样掉脑袋。 近年纪委网站还拿俞鸿图当反面教材,提醒官员管好身边人:“家里要是漏风,金山银山也守不住。” 如今海盐县的俞家老宅改成廉政教育基地,墙上挂着“从严治家”的训诫。 2023年当地文旅局搞历史讲座,主讲人说到俞鸿图直摇头:“这就叫人在家中坐,祸从天上来。” 信息来源 1. 《俞鸿图:清代科举舞弊案中的悲剧人物》(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 2. 《古代官员家风警示录:俞鸿图案例剖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3. 《腰斩酷刑的兴废与清代法制变革》(中国政法大学法律史学研究中心) 4. 《雍正朝河南学政俞鸿图案新考》(《历史研究》期刊) 5. 《清代科举舞弊防控机制研究》(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成果)

0 阅读:0
海诚看趣事

海诚看趣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