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开的大A也是无敌的
收盘,常脑斯叹为观止:
“这就是牛市的祖训吗?牛市多急跌,牛市的下跌都是上车机会?”
涨到3万亿成交,涨到3900点一步之遥,涨到高开必卖的祖训被每调买机的祖训打败,涨到存款搬家的叙事取代了东升西落的叙事,成为2025年最热门的课题。
160万亿居民存款被给予了太多的期待,大牛市的增量资金靠它,债市的抄底资金靠它,房市的止跌企稳还得靠它。
鲍威尔在Jackson Hole年会上高声放鸽,美元指数进一步走弱,之前受海外分母端压制的港股,迎来老外版拼好饭行情(港股消费ETF 513230);
被X项规定按在地上打的白酒,迎来纠偏预期、业绩修复和备货行情;
北京五环外和上海外环双双放开限购,地产指数久旱逢甘霖;
每天都活在上涨的恐惧中,不上车,就一直涨。
外资在FOMO中追捧中国科技巨头。
大摩的Robin说,从7月份以来,每一个礼拜一的电话会议,我们都不断强调一个判断,水牛来了。
高盛上调寒武纪目标价至1835,对应市值大概8000亿;国内分析师微微一笑,
“小小高盛,拿捏拿捏,寒武纪中性空间测算,市值看1.4万亿,关心的领导可以联系我。”
外资在FOMO中卖债买股,如同每一个聊存款搬家的人一样,都想把别人的存款,搬到自己家。
据中债登数据显示,7月,境外机构累计净卖出约3000亿元银行间债券,为连续第三个月减持,且单月减持规模创下有数据以来最大。
北向资金停止披露一年多,但北向资金成交额还看得到,8月22日,北向资金成交额达到3248亿元,年内突破3000亿元,并创2024年10月10日以来新高,而七月底这个数据只有2567亿,一个月多成交了700亿。
外资在FOMO中跑步进场,如同每一个踏空牛市的股民一样,到处寻找“还有什么可以买?”
据高盛最新发布的数据,对冲基金以7周来最快速度净买入中国股票,主要受多头买入推动,其次是空头回补(比例为 1.9比1)。
另据野村证券的报告,新兴市场基金机构在7月份对印度股市的持仓配置权重大幅下降,而对中国内地和中国香港的配置权重则大幅增加。
而在一个月前,外资投行流行的叙事还是:
“下半年消费可能出现断崖式下跌”“下半年经济或出现前高后低”。
而在一周前,BofA的亚洲基金经理调查中,虽然大家对中国的预期都在改善,但还有60%的人认为经济会降级,而逐步开始增加中国敞口的人,只从7月的29%增加到了8月的37%,等基本面进一步证据的人,从35%降到了23%。
也就是说,从7月到8月,只有大概10%的亚洲基金经理,真正对CN资产翻多了。
涨到近十年新高,洋大人也被逼空,也要乖乖来给场内资金抬轿子。
港股本轮受Hibor跳升的压制,有显著的补涨需求,南向无惧流动性压力,8月至今净买入899亿,而据统计,降息周期最受益的风格排序是消费>成长>金融>稳定>周期(港股消费ETF 513230)。
涨到大额存单转让潮再现,4.65%的利息都不要了!
涨到老股民心里很慌,有没有新股民带带我们啊,接下来应该怎么操作?
新股民:我现在心里很慌,热搜说全网都在等散户进场....
可我就是散户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