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德莱恩昨晚没合眼。她怎么也没想到,刚签完的贸易协议,欧盟要付1.35万亿美元。 这消息一经传出,整个欧洲都为之震动,无数人开始质疑,这场与美国的贸易博弈,欧盟到底是怎么一步步走到如今这般被动的局面? 三天前,欧盟谈判团队与美国代表在谈判桌上还争得面红耳赤,双方互不相让,场面一度紧张到了极点。欧盟代表们据理力争,试图为欧洲企业争取更多利益,可谁能想到,最终签署的协议却与他们的期望大相径庭。 上个月,冯德莱恩还在欧洲议会信誓旦旦地保证,欧盟绝不会在贸易中吃亏,更不会接受那些只让一方占便宜的不平等条款。那时的她,言辞坚定,给欧洲民众吃下了一颗定心丸,大家都相信欧盟能在这场贸易谈判中为欧洲争得一席之地。 可现实却给了所有人一记响亮的耳光。根据协议内容,欧盟不仅要支付 1.35 万亿美元,还要在未来的贸易往来中,承受 15% 的关税重担。要知道,在这之前,欧盟对美国的贸易顺差虽说不上庞大,但也保持着相对稳定的状态。如今,这突如其来的高额支出和关税,就像两座大山,压得欧盟有些喘不过气来。 就拿汽车行业来说,欧洲的汽车制造业向来发达,德国的宝马、奔驰,法国的标致、雪铁龙,这些品牌在全球都享有盛誉,汽车出口一直是欧盟经济的重要支柱。可按照新协议,欧盟出口到美国的汽车要被征收 15% 的关税,这无疑大大增加了欧洲车企的成本。 为了维持利润,车企要么提高在美国市场的售价,可这样一来,竞争力就会大打折扣,消费者可能会转而选择价格更亲民的美国本土品牌或者其他进口车;要么就只能压缩成本,从研发、生产等各个环节下手,可这又可能影响到产品质量和创新能力。无论哪种选择,对欧洲汽车产业来说,都不是个好消息。 再看能源领域,欧盟一直以来都在努力寻求能源供应的多元化,降低对俄罗斯能源的依赖。原本想着从美国进口能源,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能源安全问题,可现在却要为此付出巨额代价。 欧盟需要购买 7500 亿美元的美国能源产品,这对欧洲的能源企业和消费者来说,都意味着更高的成本。欧洲许多家庭和企业使用天然气供暖和生产,能源价格的上涨,必然会导致生活成本和生产成本的攀升,进一步加剧欧洲的通货膨胀压力。 而那 6000 亿美元的投资承诺,同样让欧盟陷入两难。把资金投向美国,就意味着在欧洲本土的投资可能会减少,一些原本计划在欧洲开展的基础设施建设、科研项目等,或许会因为资金短缺而搁置。这对于正努力从疫情冲击中恢复,寻求经济增长新动力的欧盟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 欧盟内部也炸开了锅,各国反应不一。德国作为欧盟的经济引擎,对此深感忧虑。德国的汽车、机械制造等产业高度依赖出口,新协议对其冲击巨大,德国总理默茨表示,这将给德国经济带来 “重大损害”。法国也对协议结果不满,法国总理贝鲁直言,协议达成的这一天对欧盟来说是黑暗的一天。欧洲人民党也站出来批评,称协议 “公然违反世贸组织原则,严重打击了欧洲工业的竞争力”。 冯德莱恩和欧盟面临着巨大的压力,接下来,他们该如何安抚各国的情绪,又怎样在如此不利的贸易条件下,重振欧洲经济,成为摆在他们面前的一道棘手难题。而全球也在密切关注着欧盟的下一步动作,这场贸易博弈的后续发展,似乎比人们想象的更加精彩。
欧盟宣布对华制裁!欧盟面对美国的关税高压,终于顶不住了,决定与美国签订贸易协
【13评论】【20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