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00年,诸葛亮大婚。送走宾客后,他在婚房前踌躇踱步,想起岳父说的话:小女皮肤黑、头发黄、长相丑,心中顿时喜忧参半。他一咬牙推门进去,掀开红盖头,却不想吓了一跳。 诸葛亮,字孔明,生于公元181年,出身徐州琅琊郡阳都县(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他自幼丧父丧母,随叔父诸葛玄迁至荆州隆中,过着隐居躬耕的生活。诸葛亮身高八尺,相貌俊朗,才华横溢,被时人比作管仲、乐毅,号称“卧龙”。他胸怀大志,精通兵法与治国之道,渴望在乱世中一展抱负。 黄月英,荆州名士黄承彦之女,以聪慧著称。史书记载她皮肤黝黑、头发泛黄,相貌平平,但在学问和才智上却出类拔萃。她的父亲黄承彦曾对诸葛亮说:“我有一女,虽貌不佳,但才堪与你匹配。”黄月英的家族在荆州颇有影响力,其舅舅蔡瑁是当地军事要员,姨父刘表则掌管荆州大权。 公元200年,19岁的诸葛亮迎娶黄月英。这场婚事源于黄承彦的主动提亲。他曾坦言,女儿皮肤黑、头发黄、长相丑,却强调她的才华与诸葛亮相配。诸葛亮听后并未推辞,欣然应允。 婚礼当日,隆中村落张灯结彩,鼓乐喧天。送走宾客后,夜色渐深,诸葛亮独自来到婚房前。门外悬着红绸,屋内传来淡淡的檀香味。他停下脚步,在院中踱来踱去,脑中回响起岳父的话:“小女皮肤黑、头发黄、长相丑。”他不禁自问:这位未曾谋面的女子,究竟是怎样的人?喜的是她的才华或许真如黄承彦所言,能与他比肩;忧的是未知的外貌是否真如描述那般不堪。最终,他咬紧牙关,决心推开房门一探究竟。 门轴轻响,诸葛亮迈入房内。屋子不大,墙上贴着喜字,桌上摆着两盏红烛,火光摇曳,映得四壁泛红。黄月英坐在床沿,身着红衣,头盖红布,低垂着头。诸葛亮屏住呼吸,走上前去,双手微抖地掀开盖头。烛光下,他看到一张朴实的脸庞:皮肤确实黝黑,头发略显枯黄,不符合时人眼中的美感。然而,她的眉眼间透着一股沉静,嘴角微微上扬,带着一丝淡然的笑意。 诸葛亮愣住了。他原以为会被外貌吓一跳,却发现自己并未感到失望,反而被她散发出的气质吸引。他轻声道:“岳父之言,果真不假。”黄月英抬头,眼神清亮,平静地回应:“父亲欲试君之心,看君是否以貌取人。”诸葛亮听罢,心中释然,继而生出一份敬意。这短暂的交谈,让他感受到她的聪慧与真诚,也让他明白,这桩婚事绝非笑谈,而是一场缘分的开端。 襄阳民间流传着另一种说法:黄月英其实容貌出众,黄承彦故意贬低女儿,是为了考验诸葛亮的品性。真相如何已不可考,但那一夜,诸葛亮确信,自己娶到的是一位内外兼修的贤妻。 婚后,诸葛亮与黄月英相处融洽。黄月英操持家务,井井有条,让诸葛亮得以专心钻研学问与时事。民间传说,她曾协助诸葛亮设计出“木牛流马”等运输工具,还发明过磨面的木制机械人。不过,这些故事多为后人附会,正史中并无确凿记载。 黄月英的家族关系也为诸葛亮带来了便利。她的舅舅蔡瑁与姨父刘表皆是荆州要人,使诸葛亮得以接触当地政军高层,掌握天下局势的第一手情报。这些积累为他日后辅佐刘备奠定了基础。公元207年,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献上《隆中对》,从此步入仕途,投身蜀汉大业。 诸葛亮一生戎马倥偬,南征北战,黄月英则留在家中,抚养儿子诸葛瞻长大。诸葛瞻后来在蜀汉担任要职,虽不及父亲才华横溢,但在魏军入侵时仍以身殉国,保全忠义。 公元234年,诸葛亮病逝五丈原,享年54岁。黄月英的去世时间史书未载,但据推测,她晚年仍守护着家族,延续着丈夫的志向。她虽不曾名扬天下,却以智慧与坚韧成为诸葛亮身后不可或缺的支持者。
公元200年,诸葛亮大婚。送走宾客后,他在婚房前踌躇踱步,想起岳父说的话:小女皮
瑶光映心曲
2025-08-25 02:19:00
0
阅读: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