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连长刘玉明结束了军旅生涯,准备转业离开部队,在路过汽车站的时候,他遇到了一个穿着破烂的女乞丐,他漠然地走过,没有多加留意,但是,就在他踏上车厢的那一刻,一种莫名的不忍让他回头一望,惊讶地发现那位女乞丐正拼尽全力地追赶着即将开动的汽车。 梁怀玉出生在山东沂蒙山区的洙边村,那地方穷山恶水,缺粮少水,她家更难,父亲腿脚坏了,弟弟小,她从十几岁就挑起家里重担。1944年春天,抗日战争打得正紧,村里贴出征兵告示,她是识字班班长,负责给大家念内容。村里壮丁早几年都走了,剩下老人小孩,报名没人响应。她想了几天,第四天在晒谷场当众说,谁第一个报名参军,她就嫁给谁。刘玉明家穷得叮当响,父亲瞎眼瘫床,母亲有病,妹妹小,他本来犹豫,结果听了她的话,第一个站出来领表。三天后俩人结了婚,她带了两筐地瓜干做嫁妆,进门就干活,照顾公婆和小姑。婚后第七天,刘玉明就归队了,她送他到村口,给了几个煮蛋。从那以后,她白天干农活,晚上做鞋,攒够了送给部队。村里人常看到她背篓子过山,里面是草药或鞋子。 刘玉明在前线从山东打到淮海,身上中了三枪,最重那次差点要命。他一直带着她给的红布块。梁怀玉在家守着,1949年春天收到信,说他当连长,在徐州。她烙了饼,走了七天,到那部队已经走了。她没灰心,次年又去,带了证明信,还是晚一步,部队南下了。她啃着冷馍坚持。1950年麦收后,她第三次上路,带了口粮和红布,走到徐州鞋都磨穿了,看起来像乞丐。在汽车站,她看到像丈夫的背影,刘玉明正要上车。他没注意她,走过去了。她追上去,他回头一看,才认出是妻子。俩人就这样重逢了。她追车时鞋掉了,脚出了血。刘玉明喊停车,抱住了她。她从包里拿出红布,他也有块一样的。 这个重逢不是巧合,是梁怀玉三年三次寻夫的结果。第一次1949年,她走七天七夜,脚底全是泡,到了徐州营房空了。第二次1950年初,她带证明信去,又扑空,部队换防南边。她没抱怨,继续攒钱。第三次,她省下口粮上路,衣服破了,鞋穿了,看起来狼狈。她在站台四处找军装的人,看到刘玉明,就追了上去。刘玉明转业了,手里拿着安置证,正要离开。他在车上回头,看见她追,喊停了车。重逢后,他们认出对方,拿出红布比对。梁怀玉这些年走了上千里路,就为找丈夫。刘玉明五年没音讯,她也没放弃。沂蒙山区很多妇女像她一样,丈夫上前线,她们在家支援,送鞋送粮,等消息。 刘玉明参军后,梁怀玉没闲着,她做军鞋,采草药,送到区里。村里缺人,她帮着干地里的活,还照顾老人小孩。1949年信来,她马上动身,没想到部队动得快。她第二次去,学聪明带了证明,还是没赶上。第三次,她更省吃俭用,带的东西少,到徐州时饿瘦了。在站台,她乞讨模样,没人注意。刘玉明走过她身边,没认出。她拼命追车,他才停下。重逢时,她脚伤了,他扶着她。俩人拿出红布,确认身份。刘玉明受伤三次,还升了连长。他转业前,有人给他介绍对象,他说家里有媳妇。 重逢后,他们在徐州安家,刘玉明做地方工作,梁怀玉管家务。1980年,他退休回村,她在村口接他。那棵老槐树还站在那,当年送别的地方。村里人讲他们的故事,给孩子听。梁怀玉1992年得了“山东红嫂”和“三八红旗手”称号。她晚年还在村里帮忙,参与妇女活动。他们的照片在博物馆,1950年拍的,她穿新衣有补丁,他别军功章下压红布。沂蒙红嫂像梁怀玉这样的,多得数不清,她们丈夫打仗,她们后方支援,没怨言。
1950年,连长刘玉明结束了军旅生涯,准备转业离开部队,在路过汽车站的时候,他遇
混沌于浮云
2025-08-25 00:38:48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