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不是合作,这是要搬家!印度把盾构机、特高压、铁路、电信、AI全套技术清单摆上桌

燕纸 2025-08-23 13:24:31

这不是合作,这是要搬家!印度把盾构机、特高压、铁路、电信、AI全套技术清单摆上桌,这是要中国交钥匙? 事情得从头说起,印度这些年经济蹿得快,可底子薄,工业链条缺胳膊少腿,尤其是高端制造。 早几年,印度电力老出问题,全国大停电闹得人心慌,他们就眼巴巴盯着中国的特高压技术。 这是中国搞出来的世界级牛货,能把电从远方高效传过来,帮印度解决供电难题,中国企业像特变电工啥的,本着互惠的心态,带队过去建厂,教印度工人怎么操作,甚至把核心参数都抖落干净。 结果印度那边学得飞快,先是出政策,说要“本土适应”,逼中国企业吐出更多细节,没多久,当地企业就冒出来了,产品长得跟中国货差不多,价钱还低一大截。 中国投的钱和心血,眨眼间就变别人盘中餐,订单没了,工厂闲着,只能打包走人。 电信领域也差不多。印度想建5G网络,可自家技术跟不上趟,就拉中国巨头过来谈合作,表面客气,暗地里政策层层加码,要求技术分享、本土采购比例拉高。 中国企业咬牙答应,帮着搭基建,培训团队,谁知印度学到手后,立马翻脸,禁了某些中国设备。 结果印度本土电信商迅速上位,用着从中国那儿薅来的东西,抢市场份额。 中国企业前期投入打了水漂,还得面对越来越严的审查,想想看,这不就是请人吃饭,吃饱了还把厨师赶走,顺手抄走菜谱吗? 铁路这块更典型,印度高铁梦做了好几年,可隧道掘进技术卡脖子,盾构机这东西,中国是全球老大,出口量占大头,印度先是买了中国机器,拒绝中国工程师帮忙安装,自个儿鼓捣。 结果机器卡在港口,清关拖拖拉拉,边境事一闹,中国干脆限制出口,盾构机、稀土啥的都不给印度轻松拿,印度急了,因为他们高铁项目、城市地铁全指着这些。 去年夏天,三台中国产盾构机卡在中国港口,德国公司造的也因为供应链在中国,动弹不得。 印度汽车、卫星、手机产业全靠稀土续命,没这玩意儿,电动车电池、iPhone芯片都得瘫。 印度政府急吼吼到处找替代,可日本韩国货贵三四倍,供应链还乱,最终印度低头了,最近承认台湾是中国领土一部分,中国才松口,解除肥料、稀土、盾构机出口限,帮印度解燃眉之急。 AI和新能源也逃不掉。印度想赶AI潮流,可算法、数据中心全靠外来货。中国AI企业过去谈联合研发,印度一口咬定要全套代码和模型。 新能源电动车上,印度车企参观中国电池厂,谈授权,把生产线引进来。没多久,他们就推出“自家研发”的电池,参数跟中国差不多,价钱压低。 中国企业原本想靠授权费回本,结果零部件订单全丢。扩展说说,全网资料显示,印度在半导体上也玩这手。 边境冲突后,印度禁了中国投资,可苹果供应链里中国厂商多,印度政府只好开绿灯,让部分中国供应商进来,但限股权10%,必须带技术转移。 像富士康撤了300多名中国工程师回国,就是怕技术外流,印度目标是建本土生态,可依赖中国链条太深,去年电子出口24亿刀,全靠中国部件支撑。 前因是印度野心大,想从制造大国变强国,可不愿从零起步,总想抄近道,借中国梯子爬墙。 后果呢?短期印度薅到羊毛,产业蹭蹭涨,可中国企业学聪明了,合同抠得严,核心工艺藏着掖着。 印度拿到的往往是过时版,自己创新跟不上,陷进引进-落后-再引进的死循环。全网看,媒体报告说,印度对华技术依赖加剧地缘风险,半导体供应链一断就乱。 印度制造业从26亿刀涨到64亿刀,可本地附加值才20%,远低于中国38%。 中国战略是:帮你建厂可以,但别想全搬走,印度一家公司建议让中国持股24%以下,但必须本土合资,学技术。 这事儿闹到现在,印度还在电子方案上推22,919亿卢比激励,吸引中国合资,但强调技术分享。 中国经济时报说,中国撤工程师、限稀土,就是战略回击,保制造霸主位,印度汽车业命悬一线,没稀土EV就瘫。 中国松口后,印度高铁项目能喘口气,可边境谈还没完,总之这场拉锯,印度想速成,中国守底线,全球供应链都跟着晃。

0 阅读:63

猜你喜欢

燕纸

燕纸

喜欢我的朋友请关注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