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65年,一天晚上,侍女阿露照顾12岁的康熙上榻后,她正准备离开,却被康熙一下抓住了胳膊“今晚你留下来! 在乾清宫里,少年康熙皇帝玄烨正在休息。 年仅十二岁的他,刚刚结束又一日在四位辅政大臣阴影下的谨小慎微。 龙榻之上,他怎么也睡不着。 康熙的童年,可以说没有一点快乐。 自幼丧父,顺治帝逝去后,八岁的康熙被推上龙椅。 而龙椅之下,却是四位辅政大臣相互制约的格局。 名义上他是天子,但实际上只不过是傀儡。 索尼年老持重但渐显保守,苏克萨哈与鳌拜矛盾尖锐,遏必隆则唯鳌拜马首是瞻。 而鳌拜,这位战功赫赫的满洲悍将,凭借军功与强势手腕,逐渐凌驾于其他辅臣之上,独揽大权。 他视年幼的康熙为孩子,朝堂议事常越俎代庖,颐指气使。 康熙每日端坐龙椅,目睹鳌拜的飞扬跋扈,内心屈辱与愤怒交织,但却不得不装镇定。 在深宫之内,这些屈辱与恼怒,他根本无处宣泄。 唯有在夜深人静之时,面对自幼相伴的侍女阿露,他才能短暂卸下防备。 阿露年长他几岁,性情温婉,心思细腻。 她不仅是康熙日常起居的照料者,更是他孤独心灵唯一的倾听者与慰藉者。 多少个夜晚,康熙都会拉着阿露坐在龙榻边,低声诉说鳌拜的专横、朝堂的倾轧,以及他对祖母孝庄太后深沉依赖与敬畏交织的复杂情感。 而阿露总是安静地听着,偶尔轻声宽慰。 这时,殿内寂静无声,唯有贴身侍女阿露在帮他整理被褥。 当阿露如往常般整理完毕,准备悄然退下时,康熙猛地从榻上坐起,一把攥住了她的手腕。 “今晚,你留下!” 这突如其来的命令,并不是意味着少年天子的蛮横,而是明天即将发生一件改变他命运的事情。 明日,他将迎娶辅政大臣索尼的孙女赫舍里氏。 这场婚姻,只是祖母孝庄太后策划的政治棋局。 只要联姻,索尼就能为康熙分化辅臣,为他日后亲政、扳倒鳌拜铺路。 而康熙紧握阿露的手腕,是因为对权力的渴望、未来的忐忑以及对眼前人的眷恋。 他低声向阿露描绘着扳倒鳌拜的计划,诉说着亲政后励精图治的宏图,言语间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与掌控命运的渴望。 而阿露依旧安静地听着,但能感受到少年天子此刻与以往有点不同,似乎已经有了宏图大志。 当阿露再次起身告退时,康熙却显露出窘迫与迟疑。 他脸颊微红,声音低得几乎难以听清,向阿露询问“明日大婚“洞房”要怎么做啊?” 这并非少年情欲的萌动,而是对未知仪式的茫然与对即将扮演新角色的无措。 一个满脑子权谋斗争的少年天子,对男女之事确实懵懂无知。 阿露,这位他最为信任的贴身侍女,在孝庄太后的默许下,承担了“试婚格格”的职责。 这一夜,在乾清宫龙榻之上,阿露用自己完成了对少年天子的启蒙。 这启蒙,既是身体的,更是心理的。 次日,大婚礼成。 当康熙揭开赫舍里氏的红盖头时,传闻中“大饼脸”的偏见瞬间消散。 眼前的少女明眸皓齿,端庄秀丽,远非流言所传。 康熙瞬间对这位政治联姻的妻子,生出了几分真心的好感。 赫舍里氏聪慧贤淑,入宫后勤勉持重,不仅将后宫打理得井井有条,其背后的赫舍里家族更成为康熙对抗鳌拜势力的重要支柱。 1669年,康熙智擒鳌拜,一举夺回权柄,而赫舍里家族功不可没。 在共同的政治斗争中,康熙与赫舍里氏相濡以沫,感情日益深厚。 少年夫妻,渐生情愫。 赫舍里氏成为了康熙生命中真正意义上的伴侣与战友,填补了阿露所不能触及的情感空间。 然而,命运无常。 1674年,年仅二十一岁的赫舍里氏因难产香消玉殒,留下幼子胤礽。 康熙悲痛欲绝,辍朝五日,亲往巩华城祭奠。 赫舍里氏的早逝,虽然短暂却璀璨,在他心中刻下了无法磨灭的印记。 她成为了康熙心中永恒的“白月光”,那份在政治联姻中意外收获、却又猝然失去的纯粹情感,让后来的后宫佳丽,包括为他生下雍正帝的乌雅氏,都难以企及。 康熙对赫舍里氏的怀念,深刻影响了他后续的情感世界。 他变得更为克制,甚至疏离。 即便是对一直默默陪伴在侧、见证了他从少年到帝王全过程的阿露,康熙也难以再付出如同对赫舍里氏那般炽热的情感。 康熙紧握阿露手腕的瞬间,是他复杂情感与权力觉醒的交汇点。 阿露代表了他孤独压抑的童年里,那份超越主仆的依赖与温暖,是他作为“人”最本真的情感需求。 而他对阿露的挽留与询问,则昭示着他即将踏入成人世界的权力场,开启一场以婚姻为筹码、以亲政为目标的宏大博弈。 康熙的一生,在权力的巅峰之上,内心却始终保留着乾清宫龙榻上那个紧抓侍女手腕寻求慰藉的孤独少年身影,以及对赫舍里氏那份永远无法释怀的追思。 这或许就是帝王的宿命,坐拥四海,却难逃情感的孤岛。 主要信源:(澎湃新闻——叙诡笔记|康熙除鳌拜竟也用了“摔杯为号”)
1944年,冈村宁次的侄子山田井马在淮坊被八路军俘虏。为了救回侄子,冈村宁次以放
【80评论】【259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