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阿姨今天又开直播,人没动,位置还是北京,在线人数掉到五百出头。 她嘴上说的重点不在离不离开汪家,而是——谁也不能在别人家干一辈子。 可以前在弯弯时她明明讲过一句相反的话,说她习惯那边,回家也没意思,不如多赚点钱。 翻旧账不是抬杠,口径变了就会被盯,这回不少网友卡着录屏对比,一条弹幕怼一句“不是你自己说的嘛”,人气肉眼可见往下掉,评论区却更热闹,有人说她清醒也有人说她善变,再加上那句“挺自在”,听着像把自己抽离出雇佣关系的尴尬,像宣告“我随时能走”,可笑的是她还得靠这份工作和这场直播吸流量,矛盾感一下就立住了。 再往前翻,她在弯弯主打“在外打拼的小人物”人设,逢人就说不回家,后来回到北京又成了“勤快保姆”,一个月里切换身份两三回,动作太快,观众没跟上就晕了,同行做直播的阿姨叔叔们都谨慎得很,因为镜头是放大镜,你说一句“我只干三年”都可能被解读成很有野心,更别说“谁也不能干一辈子”这种听着像甩包袱的句子,一旦脱口而出,职业忠诚度直接被打到负分。 那她到底想干嘛,很多人等她给出一个非常精准的解释,她却始终笑着拖字,不给落点,只告诉大家“我挺自在”,这一招模糊战术在明星那里常见,可落在保姆主播身上,效果就打折,买账的人少了,质疑的人多了,流量就是这么现实。 讲真的,这事我真没想到,一个曾靠真诚故事感动观众的普通阿姨,会因为三句话的前后不一让人格滤镜碎一地,不能全怪观众挑剔,直播时代“你说过什么”永远有备份,对照组摆那儿,任何人设都经不起回放。 也有人替她说话,说中年打工人想法变了很正常,可职场里换赛道之前先学会闭嘴,等决定好了再官宣,先说后改永远是高风险操作,更别把“自在”挂嘴边,在雇主家里说自在,听的人总有点别扭。 我没打算给她贴标签,也不唱衰,有话说话:直播间不是私房话筒,话一出口就成档案,记得慢一点,说准一点,你说是不是挺出彩的。
北京一姑娘的生活方式火了!家有6套房,父母每月还给6000块"生活费"。表面看像
【64评论】【54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