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蒙多在任时把“国家安全”举成一面大旗,层层加码对华科技管制;离任没多久,又跑到

追史亦探今 2025-08-22 10:16:07

雷蒙多在任时把“国家安全”举成一面大旗,层层加码对华科技管制;离任没多久,又跑到台上劝一句“别干蠢事”“阻止中国是愚蠢的”。这不是态度突变,是现实把人撞清醒:堵不住,就别装能堵;真想守住领先,就把速度练起来。 华盛顿的“AI行动计划”摊开来是一叠厚纸:讲创新、讲基础设施、讲把产业链打包成“全套出口套餐”,还点名要在国际治理里对冲中国影响,继续收紧芯片出口。 可雷蒙多在毕马威的台上给这股亢奋泼了盆冷水:堵不是战略,快才是。她还回忆访华的细节——北京、上海、甚至溜达了迪士尼——回到国会就被扣上“软弱”标签。讽刺在这儿:谁去沟通,谁就被污名,渠道被堵死,误判自然抬升。 她把那会儿和冷战对比,说美苏非正式沟通反而比今天中美多。这话扎心,因为它说明:当政治动员压过安全理性,技术竞争会滑向制度性危险区。 她抛了个“犯忌”的路数:一手守住尖端,一手让技术适度扩散——让更多国家在美系数据中心、芯片和系统上跑模型,用平台把生态牢牢锁住。 说白了,把“关起门来”换成“把别人的日常生产与治理绑在你的底座上”。只要全世界的AI应用路径天然落在美标之下,话语权就稳。但要走这条路,先得压下“逢华必阻”的冲动——这恰恰是华盛顿现在最难的地方。 放松审批、扩建数据中心、把电力与冷却的配套补齐,这些是正路。AI的天花板不只在算法,在电、地、热和网:算力是钢筋水泥堆出来的,电力是血液,审批是毛细血管。 毛细血管堵着,你的雄心就会被拖成既视感十足的“PPT经济”。另一边,出口管制一轮接一轮,还要拉盟友当执法队,芯片“位置验证”越做越密。 这些短期确实能制造摩擦,但产业的反作用力也在积蓄:你封一层,产业链就往旁边拱一层,时间一长,被限制的一方反而逼出替代路径和供应弹性。 谁都想当全球标准,但平台要靠“可及性”和“性价比”活着。把门槛抬到天花板,还在上面叠政治条件,中端市场就会拱手让人。 可持续的领导,不在封堵尺度,而在生态黏性。黏性从哪来?开发者的便利、部署成本的下降、合规口径的清晰、长期服务的可靠——最好还能给到“整包式”落地:模型、芯片、数据中心、工具链和本地化团队一条龙。这才是现实世界的护城河。 “那还控不控?”——要控,但要精准。军民敏感用途、非国家行为体,这些红线必须有技术检测、供应链审计、最终用途追踪撑住。 问题在于,一旦变成“全覆盖”的政治表演,有效管控就会被稀释成姿态管理。雷蒙多那句“让芯片和模型落入恐怖组织手中,对中美都是坏事”,看似平常,其实是最低限度的现实主义共识:极端风险要沟通与协同,彼此都合算。 她还放了句大实话——美国的优势只是“勉强领先”。这四个字比任何口号都清醒。技术侧的收敛效应、开源的扩散速度、学术与商业框架的同质化,在拉平门槛;地缘侧的分化效应、供给约束和本地化压力,在推着不同市场长成多中心生态。 单一中心的绝对统治越来越难,真正要抢的是一个个“生态节点”的时间窗口。你把心思都用在“拖住别人”,自己的配速自然也慢下来。 再看地缘。美国口口声声要靠盟友,执行上却反复自毁:对欧洲,嘴上共建标准,手里贴关税;对东南亚,安全承诺说得漂亮,项目落地一拖再拖;对非洲,理念满天飞,资金与工程不见踪影。信用是最硬的地缘货币。 当规则被临时政策来回改,伙伴就会学会“两手准备”。这也是为什么她会担心美国“失去世界的信任”。技术同盟不是拉个群发倡议书,得靠可兑现的公共产品:道路、港口、数据中心、海缆、卫星互联网——看得见、摸得着、跑得起来。 很多人问中国到底强到哪儿。把文件与公开表态放一起看,答案并不玄学:路径是“开放、包容、普惠、向善”,叙事和工程捆在一起——海外基础设施、通信网络、产业园区、人才合作铺开,国内场景密度又高,从制造到城市治理、金融风控、教育医疗,需求拉着迭代跑。 当一个生态在“真实世界的复杂度”里训练出来,它对“单纯堆参数”的路线天然有反制优势。 所谓“安全红利”很快会被“效率塌陷”吞掉——政治上热血,产业上失血,这种疼往往要两三年才写进报表。 合作有没有落点?有。风险底线与公共议题是能接得上的两条梁:高危用途的控制、跨境模型的安全评估、供应链可追溯可以一起做;关键基础设施的AI影响、劳动力市场的冲击评估、生成式内容的标识治理,离不开跨境协同。 沟通不是示弱,是降低赌徒心态的唯一有效手段。 有人笑她:离任了才说真话。我更愿意把这当成工程世界对政治世界的温柔提醒:领导权不是按喇叭按出来的,也不是靠封锁守出来的。真正有效的系统,技术要跑得动,产业要接得住,治理要看得清,外交要信得过。 长跑不是靠拽对手的衣襟赢的。赛道很长,变量很多。给华盛顿的建议就九个字:别干蠢事,把速度练起来。 参考资料:《 29国加入大乱斗,中国实力深不可测,特朗普政府被警告,别干蠢事-凤凰网 》

0 阅读:7
追史亦探今

追史亦探今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