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解体其实是这个大国在历史上的第二次瓦解。
第一次是一战末期,俄国布尔什维克夺权后,1917年11月8日列宁发出了《和平法令》,倡议“废除一切地主和资本家政权缔结的秘密条约”。这意味着所有的“劳苦大众将摆脱一切形式的剥削和奴役”。
这本来是列宁提倡的一件好事,却引发了意想不到的情况。1917年11月28日,被沙皇俄国吞并的爱沙尼亚就宣布独立出去,随后芬兰、摩尔达维亚在12月也宣布独立。到了1918 年初,出现了更剧烈的连锁反应,波兰、白俄罗斯、立陶宛、拉脱维亚、乌克兰、格鲁吉亚、亚美尼亚和顿河哥萨克都宣布独立出去。
这样一来,布尔什维克所继承的沙皇俄国的版图变得四分五裂。此外,他们还放弃了沙俄在战争中占领的一切奥斯曼土耳其领土。
列宁很快意识到了理想和现实完全是两码事。他带领红军经过艰苦卓绝的战斗,打垮了白军和外国干涉势力。在红军强大的武力威慑下,原来那些从沙皇俄国独立出去的各国,除了波兰外,均以加盟共和国形式加入了苏维埃联盟。
但是,由于这些国家并不是以行省或州的形式统一进来,而是以共和国加盟的形式“自愿加入”,在名义上保持相对独立,这也为70年后苏联的最终解体埋下了伏笔!
苏联解体的悲剧说明,在需要坚持民族主义的时候,切不可滥用温情脉脉的国际主义。立国的基因,往往决定了国家最终的归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