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1年秋天,山东郓城县文物馆员李树霖,在一农民朋友家堂屋的墙上,看到了一巨幅画。李树霖上前一细看,顿时惊呼:“老兄,你竟然有如此珍贵的宝物!” 李树霖是山东郓城本地人,从小对老物件感兴趣,上大学选了考古专业,学了几年怎么辨别古董真假和年代特征。毕业后进文化馆当管理员,天天接触瓷器书画,练就一双火眼金睛。到六十年代初,他干这行快十年了,经常骑车下乡找东西,记录民间藏品。比方说,他看过不少明清画作,知道绢质和颜料的区别。李曙光呢,是崔李楼村的农民,早年去曲阜给人干活,当长工种地打杂。那时候孔家是大户,他在那儿干了好几年,接触过宅子里的东西。回村后就老老实实种田,家里简单,墙上挂的画也就是随便放着。两人早年认识,聊过些家乡事儿。李树霖工作严谨,每次出门带本子记尺寸状态,李曙光则过得接地气,靠双手吃饭。他们的背景不同,但因为一件事连在一起,成了文物保护的环节。 李树霖那年秋天被派去乡下工地干活,挖土什么的,干完几天就步行回城。半路天黑了,找地方歇脚,问路知道附近崔李楼村,就去投奔老熟人李曙光。进屋后看到墙上大画,灯光暗淡但他凭经验觉得不一般,上前仔细瞧。画长三米多宽一米四,池塘柳树下三只鹭鸟,树上黄鹂黄莺,花草点缀,用工笔石色,明代绢底。左上有个锦衣尉印,左下落款吕纪。他知道吕纪是明代大画家,官至锦衣卫指挥,画花鸟有名,作品少见。这画价值高,他跟李曙光说喜欢但不能白拿,答应换张老虎图。李曙光同意,说自己不懂艺术,灰尘多会坏掉。两人取下画,他带走。回程遇大雨,没伞就脱衣裹画,顶风冒雨赶路,护着不让湿。回到馆里,疲惫但先展开看细节,确认是精品。 几个月后李曙光进城,李树霖给老虎图,告诉那是吕纪真迹。李曙光说身体不好没后人,捐给国家。他讲画来历,二十多年前在孔家干活,客厅挂着,孔家去台湾后宅子乱了,他取下带回。之后画存仓库十多年,1978年上报,菏泽张启龙带去北京,故宫刘久庵等专家鉴定,是吕纪上乘作,一级文物。李树霖想告诉李曙光,但人已去世。他拒绝别人建议说画自己得奖励,坚持实事求是。在馆里干几十年,收集唐伯虎郑板桥文徵明等书画。这画保存好,多亏两人努力。 李树霖一辈子低调干实事,保护文物不求名利。吕纪画作稀少,这件流传民间到国家收藏,体现了普通人作用。类似发现不少,靠一线工作者和民众合力。
妇女主任、又是妇女主任!山东淄博这事儿,简直刷新三观!姜洪涛在外拼死拼活打工,以
【16评论】【18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