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基斯坦打稀土牌,这次轮到中国了吧!石油和美国开采,铜矿给了加拿大。巴基斯坦预估稀土有500万吨,但是稀土不同于石油和铜矿,目前全球,只有中国有稀土提炼技术,如果不和中国合作,那就有点说不过去了。 巴基斯坦的稀土储量在2025年3月被重新评估。政府宣布,其全国稀土储量从130万吨跃升至500万吨。这一数字占全球已发现总量的百分之五。 这500万吨稀土,满足全球钕铁硼磁体需求二十年没有问题。矿床主要分布在俾路支省和开伯尔普什图省的深山里,全球稀土需求持续上涨,价格飞速走高,这提供了机会,稀土并非普通矿石,它的价值深远,直接关联高科技产业发展。 从原矿到高纯度稀土产品,中间涉及97道复杂工序。它决定了谁能把矿石变成有价值的材料,谁只能守着矿山,巴基斯坦背负沉重外债和经济压力,将庞大稀土储量转化为高附加值产业,成为其摆脱困境的关键。 全球范围内,提供全套稀土冶炼解决方案的企业全部来自中国。中国北方稀土包钢基地年处理矿石能力达到60万吨,中国已探明稀土储量占全球总量的37%,却承担着全球90%以上的精炼产能。 中国掌握全套稀土技术,包括智能化开采机械和纳米级提炼分离工艺。绿色开采技术也取得突破,稀土回收率从30%提升到80%,污染排放减少90%,以往稀土开采曾是粗放模式,现在中国能够做到安全高效。 巴西拥有2100万吨稀土储量,但产量不足全球的0.02%。澳大利亚开采稀土十余年,产值仍然不如中国一个中型冶炼厂。 巴基斯坦此前曾将石油开采权授予美国公司,雷克迪克铜矿项目交给加拿大巴里克黄金公司。这些合作未能带来巴基斯坦期待的产业升级。这次稀土,巴基斯坦有了新的考量。 2024年11月,美国推出《全球基础设施伙伴计划》,承诺帮助巴基斯坦建设稀土运输铁路,但对冶炼技术转让只字不提。日本经济产业省代表团提出0.1%的低息贷款换取巴基斯坦稀土采矿权,而日本自身仍需从上海进口稀土氧化物。 加拿大巴里克黄金公司在持有雷克迪克铜矿51%股权后,主动提出“附带开发周边稀土”。但加拿大政府在2023年曾下令驱逐中国锂矿企业,这种行为促使巴基斯坦看清其真实意图。 巴基斯坦曾试探性联系澳大利亚莱纳斯公司,其在马来西亚关丹的最大冶炼厂产能不足中国的5%。美澳曾尝试在巴基斯坦建设提纯厂。 经过三个月试生产,其产品纯度仅达到99.5%,无法满足新能源汽车或高端芯片需求。这些西方提纯厂的关键萃取剂仍需从中国进口。 巴基斯坦认为,西方国家只想要矿石,不愿意承担全产业链合作的责任。这让巴基斯坦更加明白,真正能帮助其实现“炼金术”的伙伴在哪里,最终,伊斯兰堡选择了与中企进行稀土开发合作,基于对产业升级的未来考量。中巴经济走廊是双方合作的关键平台。 2025年1月,中巴经济走廊二期规划扩容,专门增设“矿业合作专项贷款”。中国不仅提供资金,还派出江西省地质局勘探队进行矿脉重测,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驻场设计湿法冶金方案。 稀土废料处理技术也一并纳入合作清单。这种全方位合作基于中巴双方的互补需求。中国需要多元化稀土供给以缓解国内环境压力,巴基斯坦则渴望技术转移,并创造就业。 中企提出在旁遮普省共建稀土产业园,该产业园计划实现从采矿到磁材制造的全流程本土化。预计将为巴基斯坦创造12万个就业岗位。 巴基斯坦提供土地和矿石,中国提供资金、设备和技术。瓜达尔项目计划于2026年投产,预计届时可满足南亚和中东地区约80%的高端磁材需求,这种“技术换资源”的合作模式,比美国空泛的承诺更加实在。中巴经济走廊已为巴基斯坦创造数十万个工作岗位。 包括核电站、港口建设、地铁运营等项目,都有中国技术参与。稀土产业园的合作将两国利益紧密绑定。巴基斯坦获得高附加值产业,同时避免资源陷阱。 国际能源署2024年数据显示,全球稀土需求同比增长8%,但中国以外的精炼产能增长缓慢。没有中国技术支撑,巴基斯坦的矿石可能无法变现,美国国防部2024年报告显示,中国稀土精炼份额从86%降至79%,但新增产能全部来自海外合作项目。 巴基斯坦项目的成功,将首次实现“中国技术加海外资源加本地制造”的三角模式。这一模式直接冲击西方国家推行的“去风险化”战略。稀土定价权将受到深远影响。 目前稀土价格受中国工信部指标调控。若巴基斯坦产能纳入中方协调体系,中国对战略资源的掌控力将从生产端延伸至资源端。 稀土与中国技术的结合,可能催生出一个价值2000亿美元的先进制造业集群。沙特王储小萨勒曼曾言:“未来不属于挖矿者,而属于能把矿石变成芯片的人。” 这场没有硝烟的稀土竞争中,中国正用技术和产业链向世界展示,真正的优势在于让合作方主动寻求协作。巴基斯坦的选择,正是从短期外汇收入向千亿级先进制造业集群迈进的战略飞跃。
中国稀土“断供”120天,美国军工急疯了?真相比你想得更狠!2025年8月
【8评论】【8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