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本投降80周年之际,日本参议员青山繁晴发声了,他说“不要低估日本”,称日本有47吨分离钚,可以造100多枚核弹头。话音未落,四方反应热烈。 回往历史,我们知道日本在1945年签署了投降书,国际社会也都希望它能够走上和平发展的道路。根据日本《和平宪法》第九条,国家不仅禁止拥有军队,还明确禁止为战争做准备,更不允许发展核武器。 然而,近年来,这些限制似乎逐渐成为了纸面上的条款。《旧金山和约》也要求日本放弃军国主义和杀伤性武器的研发。这些曾被视为限制日本的“紧箍咒”,在数十年间,其约束力似乎逐渐松弛。 日本国内修改宪法的呼声日益高涨,认为宪法“跟不上时代”。日本的军事预算逐年攀升,到2023年已突破GDP的2%,这笔开支远超纯粹的“自卫”需求。 更为引人关注的是,日本一直是《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的缔约国,1967年时,日本还确立了“无核三原则”,即不制造、不拥有、不引进核武器。 然而,日本的“自卫队”装备不断提升,不仅改装航母,还部署了射程越来越远的导弹,这些做法无疑突破了原本自卫的界限。而青山繁晴公开提到日本掌握的47吨分离钚,更是让人对日本的核能力产生了极大的疑虑。 日本一直宣称其核能的使用只是“和平利用”,但其积累的47吨分离钚,全球排名第三,数量之庞大远超平常所需。 从上世纪五十年代起,日本便开始大力发展核电技术,至今已有七十多年的历史。专家们指出,这些分离钚的积累显然并非偶然,背后可能隐藏着一个长期的秘密计划。 因此,青山繁晴的言论不禁让外界产生了对日本核能力的深切关注。 目前,没有任何直接证据表明日本没有秘密研发核武器。日本核电站工程师中松义郎曾公开表示,日本已储备核武器技术。 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在2023年曾预测,日本可能在2028年前成为拥核国家。这些言论与事实相互印证,构成了潜在核威胁的完整图景。 青山繁晴的言论并非突然出现,它是日本右翼势力长期行动的巅峰表现。这些行动包括政客参拜靖国神社,教科书模糊侵略历史,甚至将二战战败称为“终战”。 日本追求拥核,是为了实现其地缘政治野心的筹码,它不只是一个单纯的胁迫工具。这种行为践踏了国际秩序的底线,是战败国姿态最为张狂的呈现。 周边国家迅速作出强烈反应。韩国召见日本大使,称此言论“对地区安全构成严重挑衅”,因为韩国曾被日本殖民,历史的伤痕至今未愈。 中国外交部严正强调“历史教训不能忘,日本必须彻底放弃任何军事扩张念头”,这源于中日之间深刻的历史冲突与现实关切。 日本国内对核武装的态度存在明显分裂。许多老兵团体和和平组织强烈反对,他们警告民众“当年原子弹的滋味忘了吗?搞核弹是把国家往火坑里推”。 然而,民意调查显示出令人担忧的趋势。2023年3月,高达41%的日本受访者赞成修改“无核三原则”,其中年轻人占多数。 这些年轻人对日本侵华历史知之甚少,受到政府刻意篡改历史的影响,认为核武器是保障国家安全的必要手段,这暴露了历史教育的严重缺失。 长期以来,日本一直走在和平主义的道路上,然而如今,随着其军事预算的增加和核能力的提升,日本的“和平面貌”似乎越来越难以维持。 我们必须正视问题,不能天真地相信和平会自然延续。青山繁晴的言论,是日本军国主义悄然回归的明确信号,其核野心是隐藏在“和平”面具下的“危险时间炸弹”。
日本投降诏书原文写的是“对米・英・支・蘇四国接受公告”,这里的“支”代表中国。。
【5评论】【10点赞】
顺其自然
它们要是放了一颗 它们就真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