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是操不完的心!”南京一35岁男子白天睡觉,晚上打游戏,60多岁母亲不管怎么劝,男子都不去上班,急的母亲想花14999元买“让孩子听话”的网课,就在她去银行给陌生账户转账时,遭到了工作人员的阻止,因担心老太被骗,就报了警,民警介入调查后,发现了“真相”! 事情要从半年前说起,张阿姨的儿子小林(化名)原本在一家公司做技术岗,可去年底被裁员后,就再也没出去工作,起初张阿姨没太在意,想着儿子累了,歇阵子也好。 可日子一天天过去,小林的状态越来越不对劲:白天拉着窗帘睡觉,雷打不动,晚上精神头十足,抱着手机打游戏,键盘敲得“噼啪”响,常常玩到凌晨。 家里的活儿他一点不沾,饭菜做好了端到跟前才吃,吃完碗一推又回房,张阿姨试过劝:“小林啊,妈不逼你找多好的工作,哪怕去超市理货也行啊,总待着人会废的。” 小林要么装没听见,要么翻个白眼:“你懂啥?我这是在规划未来。”后来张阿姨急了,多说两句,他就摔门锁房,几天不跟家里说话。 60多岁的张阿姨急得满嘴起泡,夜里翻来覆去睡不着,上个月,她刷短视频时刷到个广告:“孩子叛逆、不工作?14999元,30天网课教你‘拿捏’孩子,听话、上进、主动出门赚钱!” 下面还附了几个“成功案例”,说有家长学完,孩子第二天就找工作了。张阿姨像抓住救命稻草,赶紧加了对方微信。 对方是个自称“李老师”的人,每天给她发“育儿妙招”,说小林这是“青春期延迟叛逆”,得用“特殊方法引导”,还保证“无效退款”。 张阿姨越听越信,心里盘算着:“只要儿子能好,一万多块不算啥。”8月18日下午,她揣着存折去了家附近的银行,准备给“李老师”提供的账户转14999元。 银行柜员接过单子,瞅了眼收款方,发现是一个陌生的个人账号,备注写着“课程费”,她多问了句:“阿姨,这是给啥机构转账啊?认识对方吗?” 张阿姨一五一十说了,柜员越听越不对劲:“阿姨,这种‘让孩子听话’的网课十有八九是骗子,哪有花钱就能让成年人改变的?” 张阿姨却急了:“不是骗子,人家有案例的!我儿子再不管就真毁了!”柜员见劝不动,悄悄给网点负责人使了个眼色。负责人过来陪着张阿姨聊,一边拖延时间,一边让同事报了警。 民警很快赶到,看了张阿姨手机里的聊天记录,又查了那个收款账户,果然,这是个被多次举报的诈骗账户,之前就有老人被骗过。 “阿姨,您看,这账号上个月还收到过好几笔‘课程费’,都是老年人转的,根本没有退款这回事。”民警指着查询结果说。张阿姨这才傻了眼,后背直冒冷汗。 民警没走,跟着张阿姨回了家。敲开门时,小林正戴着耳机打游戏,看到穿警服的人,愣了一下。民警没批评他,只是拉着他坐在沙发上聊:“小林,听说你之前工作挺不错?” 这话戳中了小林的痛处,他摘下耳机,声音闷闷的:“之前那家公司裁员,我是最后走的,觉得特没面子……后来投简历总被拒,就不想动了。” 原来,小林不是不想工作,是被裁员打击后没了信心,又拉不下脸跟家里说,只能靠打游戏逃避。张阿姨听着,眼泪“唰”地下来了:“你这孩子,有啥不能跟妈说啊……” 这件事被发到网上后,评论区议论纷纷: 有网友叹气:“35岁了还让妈这么操心,可这背后的压力也挺真实的,成年人的崩溃有时候就藏在‘我没事’里。” 也有人提醒:“骗子就盯着老人的焦虑骗,这种‘速效育儿课’千万别信,真有用的话,哪还用得着天天打广告?” 这件事让我们明白,家庭教育里,“急”解决不了问题。张阿姨的焦虑能理解,但把希望寄托在天价网课上,反而可能掉进骗子的坑,面对“快速解决问题”的诱惑,多一分警惕:真能改变人的,从来不是花钱买的课,而是理解和沟通。 那么你们怎么看待这件事呢?欢迎在评论区说说你们的看法吧! 信息来源:湖北日报 2025年8月19日
广东河源一名男子花一万元请了一名女大学生做伴友。他在与他发生关系以后啊,他却偷偷
【9评论】【4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