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3大阅兵越来越近了,一些大国讨价还价不说,连小国也把来不来参加阅兵当成拿捏我们、争取好处的机会,那我们到底图什么呢? 8月17日,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的第二次预演在北京顺利完成。 除了部分尚未公开的“黑科技”装备引起热议之外,外界更为关注的焦点,依然是各国嘉宾的到场情况。 根据目前披露的消息,俄罗斯总统普京已确认出席,作为中国的“老朋友”,他几乎从不缺席类似的重大场合. 塞尔维亚总统武契奇也将亲自到场,作为坚定支持中国立场的传统亲华国家领导人,他的身影几乎毫无悬念。 斯洛伐克总理菲佐则因近年来积极推行“东向”政策,寻求对外战略平衡,此次现身也在预期之中。 另外一些大国对于是否出席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活动,则表现出了明显的谨慎态度。 他们的犹豫与迟疑,并不是因为冷漠或漠视,而是长期形成的政治考量在作祟。 每一次涉华的重要场合,对于他们来说,都是一次复杂的战略试题。 若果断出席,可能被外界解读为向中国靠拢,从而引发另一大国的不满,打破他们在大国博弈中苦心经营的平衡。 若明确缺席,又容易被指责为态度冷淡,甚至可能影响未来的合作空间。 所以,他们只能小心翼翼,反复权衡国内舆论、盟友关系以及国际舆场的走向,力图在“到与不到”之间找到最安全的灰色地带。 尤其是一些欧洲国家,他们既看重中国庞大的市场和合作潜力,又依赖北约体系提供的安全保障,在利益与安全之间反复拉扯,最终只能采取观望或模糊表态。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一些原本不太被外界关注的小国。 这些国家反倒是表现出了不同寻常的“精明”,他们在公开场合或私下接触中不断释放信号,暗示自己是否参加并非出于立场,而是取决于能否获得实实在在的利益。 有观点认为,这种所谓的“小聪明”实际上是在透支自身的国家信誉,短期的蝇头小利,可能换来长远的声誉受损。 但中国举办此次阅兵的核心目的,从来就不是为了这些复杂的政治算计。 它要向世界宣告:中国不会忘记历史,更深知和平的珍贵。 阅兵不仅是展示军事实力,更是传递中国珍视和平的信号。 它是对历史的庄严致敬,更是对和平的坚定承诺,旨在向世界展示一个负责任大国的担当。 阅兵的真正核心意义,从来都不在于有多少外国领导人前来出席。 它在于通过严整的队伍、先进的装备和庄重的仪式,传递中国铭记历史、维护和平的坚定信念。 回溯八十年前的抗战岁月,数千万中国人以生命和鲜血才换来了今天的和平。 那时,我们的军队装备简陋,甚至需要依靠缴获的武器才能勉强凑数参阅。 而如今,中国军队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此次阅兵将展示自主研发的先进战机、战略导弹,以及地面装备和无人作战系统等。 中国的军事实力在陆海空天各领域均有体现,现代化程度令人瞩目。 这种变化并非依靠他人施舍,而是中国人一步一个脚印奋斗而来的。 一些西方媒体看到小国讨价还价的姿态,立即唱衰,声称“中国只能靠送钱拉人撑场面”。 这些论调似乎忘记了,当年它们举办纪念活动时,中国总是真诚参与,从不将出席作为交换条件。 如今的中国,已非当年那个国家了。 面对那些试图“薅羊毛”的国家,中国的态度非常明确,欢迎真心重视历史、珍视和平的朋友。 但若仅为趁机讨价还价,则不必勉强。 那些试图通过出席与否博取关注的小动作,在中国面前显得格外幼稚。 因为中国早已明白,真正的强大并非依靠别人认可,而是靠自身的实力和信念支撑。 这份定力和自信,源于对历史的深刻理解。 此次阅兵的深远意义,远超各国间的政治算计。 它是对历史的崇高致敬,也是对世界和平的庄严承诺,更是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担当的有力展现。 无论谁来谁不来,都改变不了中国铭记历史、追求和平的决心,也无法动摇中国坚定不移地走自主发展道路的步伐。
9.3大阅兵越来越近了,一些大国讨价还价不说,连小国也把来不来参加阅兵当成拿捏我
文史小将
2025-08-21 11:29:14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