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媒:要是中国打仗,会有很多国家对付中国,别以为有航母和导弹就可以不用怕了。 (阅读前请点个赞,点个关注,主页有更多你喜欢看的内容) 现在这世界格局,确实不少国家在拉帮结派,单说美国牵头的北约,最近的动作就不小。 今年5月,北约在北欧、东欧和大西洋方向接连搞了好几场大规模军演,像“刺猬2025”演习,12个国家1.6万人参加,日本、以色列这些非北约国家,都派观察员来掺和。 还有AUKUS联盟,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凑一块儿,明摆着要在印太地区搞军事协作。 俄罗斯那边呢,有集体安全条约组织(CSTO),去年还跟白俄罗斯搞联合军事部署,另外俄罗斯跟中国、印度等国在上海合作组织框架内,也有安全合作,但那是另一种性质的伙伴关系,不是军事同盟。 在如今这复杂的形势下,这么多发达不发达的国家,都选择了报团取暖,唯独我们中国,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盟友。 因为我们坚持“结伴不结盟”,《新时代的中国国防》白皮书里明明白白写着,中国不参加任何军事集团,反对侵略扩张,这跟咱们的发展理念高度契合。 中国讲究“和为贵”,走的是和平发展道路,不搞对抗,不搞阵营对立,这种策略带来的好处可不少。 咱们能在国际事务中保持中立,跟谁都能合作。 就拿2025年7月来说,中国跟东盟国家在南海问题上达成新共识,王毅外长提出要构建南海“和平、稳定与合作”的新叙事,推动“南海行为准则”磋商加速。 要是结成军事同盟,就难免被绑上别人的战车,说话办事都得顾忌盟友的脸色,哪能像现在这样灵活? 说到我们跟各国的合作,那可太密切了。 2025年7月,中国跟欧盟举行领导人会晤,双方同意在人工智能、数字经济、绿色发展等领域深化合作,还发表了应对气候变化的联合声明。 再看经贸,中国连续14年稳居东盟第一大贸易伙伴,2024年双方贸易额突破6000亿美元。 这种紧密的经济联系,让很多国家在重大问题上,不会轻易跟中国翻脸。 就像菲律宾,虽说在南海有点小动作,但经济上可离不开中国,2024年中菲贸易额还是增长了8%。 但也有不少人担心,要是真的开战,中国会不会孤立无援? 在我看来,美国肯定会拉拢盟友施压,比如冻结资产、制裁企业,但中国经济体量摆在这,供应链韧性很强。 2024年数据显示,中国芯片国产化率,已经从2018年的15%提升到40%,能源进口多元化也取得进展,俄罗斯、中亚、中东都是重要来源地。 而且国际社会里明白人不少,清华大学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研究员周波,今年7月发文指出,真正愿意深度介入中美冲突的第三方国,家凤毛麟角,美国盟友对参战代价很敏感,联合阵线根本建不起来。 就拿东盟来说,马来西亚、印尼这些国家,多次强调不选边站队,更看重跟中国的经贸合作。 中国的国防政策也很特别,那就是坚持防御性。 《新时代的中国国家安全》白皮书强调,中国军事力量的发展是世界和平力量的发展,永不称霸、永不扩张。 这种政策在国际舆论场上很有优势,比如在南海问题上,中国始终主张通过谈判解决争议,而美国频繁派军舰军机到南海搞“自由航行”,国际社会心里都有数。 2025年2月联合国安理会涉乌决议投票,中国投了弃权票,既没支持俄罗斯,也没附和西方,这种中立立场,反而赢得了不少发展中国家的认可。 说到领土范围内的作战能力,解放军这些年的现代化成果更是有目共睹。 2025年4月,东部战区在台岛周边搞联合演训,山东舰航母编队、东风-16弹道导弹、歼-35战斗机都亮相了,展示了多域作战能力。 战术方面更是灵活多样,既有传统的火力打击,也有网络战、电子战等新型作战样式。 就拿这次演训来说,除了军事威慑,还通过喊话台湾舰艇、发布主题海报等方式进行心理战,可以说是软硬兼施。 回头再看俄媒的言论,其实暴露了一种复杂心理。 毕竟俄罗斯自身在俄乌冲突中,被西方制裁,经济、科技、外交都承压,难免有“同病相怜”的焦虑,想拉中国一起对抗西方。 另一方面可能也是想转移国际社会,对其国内问题的注意力。 但中国不是俄罗斯,咱们的外交政策更自主,战略空间更大。 就像今年7月,俄罗斯外交部发言人扎哈罗娃,公开说“俄方视中方为优先合作伙伴”,但中国在能源、军事合作上始终保持着清醒,既不搞对抗,也不被别人当枪使。 说白了,中国的发展靠的是“朋友遍天下”,而不是“盟友一小撮”。 这种策略,让咱在国际事务中进退自如,既能维护自身利益,又能为世界和平稳定贡献力量。 那些唱衰中国的言论,要么是没看清大势,要么是别有用心。 咱该练兵练兵,该发展发展,把自己的事情办好,比什么都强。 对此你还有什么想说的?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早就想打!日媒首次爆料:中国双航母出动时日军战机已做战斗准备。别忘了,甲午战争始
【6评论】【3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