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知识:一艘中国055大驱的动力输出,相当2艘法国戴高乐航母 2023 年深秋,北海舰队某海域正进行跨昼夜演练,055 型 “大连” 舰接到指令:两小时内赶赴百公里外拦截 “敌舰”。 只见它舰体一沉,航速瞬间提至 32 节,掀起的浪花在月光下连成银带,全程动力输出稳定得像时钟齿轮。 事后技术人员测算,这一趟高速机动的动力消耗,抵得上法国戴高乐号航母全速跑一天的量。 说起戴高乐号,那年在地中海的部署可算糗事一桩。 2022 年,它原定与北约舰队会合演习,结果出港没两天,反应堆冷却系统就因功率不足频频报警,航速卡在 22 节动弹不得,硬生生让整个编队等了它 36 小时。 要知道,这艘 4.2 万吨的核航母,装的两座 K-15 反应堆本是给凯旋级核潜艇用的,核潜艇水下航速慢,对动力需求低,挪到航母上就像给重载卡车装了个家用轿车发动机 —— 总功率才 7.62 万马力,别说飙高速,连舰载机起飞都得看天吃饭。 有次 “阵风” 战机满载弹药,愣是因为甲板风速不够,减重 300 公斤燃油才勉强升空。 反观 “大连” 舰,一万两千吨的身板里塞着 4 台 GT-25000 燃气轮机,加起来 14.5 万马力,刚好是戴高乐号的两倍。 这动力不光是跑得快,更实在的是能 “扛造”。 去年在亚丁湾护航,它在 40℃高温海域连续 20 天保持 25 节航速,燃气轮机舱温始终稳定在 55℃。 而戴高乐号在同样海域,只要航速超 20 节,反应堆就会发出过热警报,不得不减速 “歇脚”。 055 的动力系统能这么靠谱,得从 2003 年说起。 那年从乌克兰引进的 UGT-25000 燃气轮机刚到货,在黄海试航时就出了岔子 —— 零下 15℃的海况里,涡轮叶片突然结霜,功率暴跌 30%。 科研团队扎进冰库模拟试验,用了三年时间给叶片镀上镍铬合金,又改了燃烧室的喷油角度,才让这 “心脏” 能扛住 - 30℃到 50℃的温差。 现在的 GT-25000,每运转 1000 小时才需维护,比美国 LM2500 燃气轮机的维护周期长了近一倍。 动力够强,能装的 “家伙” 就多。 “大连” 舰的双波段雷达,光开机就得耗掉 3 兆瓦电力,相当于一个小镇的用电负荷。 112 个垂发单元里的鹰击 - 21 导弹,冷发射时的弹射力需要瞬间供电支持,这些都得靠那四台燃气轮机 “给力”。 而戴高乐号呢,因为电力不足,舰上的相控阵雷达每次开机不能超过 4 小时,不然就得关掉一半空调保障动力。 去年英国 “钻石” 号驱逐舰在红海执勤,也是栽在动力上。 它那套综合电力系统总功率 5.76 万马力,在 35℃的海水中跑了没两天,推进电机就因过热罢工,漂在海上等拖船。 对比之下,055 在 2024 年南海演习中,4 台燃气轮机交替工作,连续 72 小时高速机动,舱内温度始终控制在 60℃以下,连美军侦察机都拍不到明显的红外信号。 这得益于它的烟囱设计,混入冷空气后热信号降低了 40%。 法国人当年造戴高乐号,多少有点 “赶鸭子上架”。 上世纪 90 年代,为了抢在英国之前拥有核航母,硬是把核潜艇的反应堆拆过来用,连减速齿轮都没换合适,导致动力传输效率损失了 15%。 而 055 从设计之初就盯着 “实用”:2010 年确定全燃动力方案时,就要求兼顾高速机动和低速续航,光动力分配算法就迭代了 12 版,确保低速时开两台机能省 30% 燃油,高速时四台机联动不 “掉链子”。 现在 055 已经有 12 艘在役,最近入列的 “咸阳” 舰,刚在西太平洋完成了 30 天无补给训练,全程动力系统零故障。 而戴高乐号去年的大修计划里,光是给反应堆换燃料棒就花了 11 个月,比原定工期超了 4 个月 —— 动力系统的 “老毛病”,还是没彻底根治。 说到底,舰艇的动力就像人的心脏,不是看表面贴了 “核动力” 的标签就一定强。 055 能在远海想跑就跑,戴高乐号却总被 “心脏病” 拖累,这背后藏着的,是设计时对 “需要什么” 和 “能做到什么” 的清醒盘算。 如果各位看官老爷们已经选择阅读了此文,麻烦您点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各位看官老爷们的支持!
新式步坦组合意在替代96式坦克组合,主要部署于南方地区,对于北方地区的99A2重
【7评论】【19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