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我们为何不把便宜物资卖给古巴,这样既可解决古巴物资紧缺困境,又能清空咱们过

治愈系萌主 2025-08-20 14:33:50

有人说我们为何不把便宜物资卖给古巴,这样既可解决古巴物资紧缺困境,又能清空咱们过剩的产品?我想说,其实古巴跟朝鲜一样,也是纯纯的无赖;跟印度一类的国家做生意,要做好对方只付定金,不付尾款的准备;跟古巴、朝鲜做生意,他们别说付钱了,能把车皮还给你就不错了。 古巴的经济情况一直不太乐观,虽然想着各种办法搞经济,可受限于体制和外部环境,外汇一直很紧张,有限的外汇主要还得优先买能源、药品和关键原材料,采购日常或工业品时就捉襟见肘,不可能像主流市场那样有稳定结算能力。 有些中国厂商早些年试过跟古巴做生意,最后发现货虽然送去了但尾款收不回来,好一点还能用当地产品抵账,但换回来的物资根本不值钱,甚至要靠各种折中办法才能把账勉强平掉。 对于企业来说这不是做一锤子买卖,而是顶着风险做慈善,更现实一点的情况是,别人能不能把装货用的货车甚至集装箱如数归还都很难说,运力、物流环节也会横生波折。 做生意为什么看重信用,就是因为生意的本质是讲约定,你得确保每一环都可预见、可追溯、可结算,而有些国家由于历史、体制、金融系统封闭等原因,跟全球主流市场规则差距很大,有时你给出的友好条件,对方未必珍惜。 凭着各种托词喊紧急、强调困难,结果债一直放着、货都到别人仓库了、钱却迟迟没有着落,这样的合作往往变成拖延和沟通成本叠加的“内耗”,久而久之很容易消磨掉彼此的诚信基础。 很多短缺型经济体不光是钱结算难,货物流通和汇兑也问题不断,古巴、朝鲜这些国家常常以本币或以货易货抵偿,这些方式币值不稳定,自己手上东西能否卖出去也成问题。 收到本币没几天就贬值,好不容易收到点实物还得想办法再转手,能变现就算万幸,按正常市场逻辑,企业不是慈善家,频频滑进回款陷阱时间长了只能选择止损。 有些国家自身稳定,但对外政策说变就变,保证写进合同的不一定真能落地,全球很多企业在过去十年碰到过货被扣、担保物迟迟不能返还或者直接违约的事。 即使有些时候国际友谊和关系特别好,但遇到国家内部经济困难、信用本就薄弱时,也只能让市场规则为主,不能光凭期待和情分,所谓帮助别人解决短缺,必须要有强风险意识,否则到头来不是帮到别人、反而把自主权益搭了进去。 和印度国家合作上的生意确也有不少摩擦和拖尾款的现象,但印度再怎么慢,整个外贸系统的市场规则、回款方式还是相对透明,商业主体足够多元化,与古巴、朝鲜这些特殊体制国家相比,市场弹性和处理渠道就多不少。 有些人总觉得库存不出就是浪费,丢出去起码能回点流动资金,可放在全球市场上,盲目出清不是办法,关键是出去了能不能收回来钱,哪怕只补一点本都好,企业做生意要考虑长远,帮朋友不是问题,但自身基本盘一定得守住,否则会被过度消耗。 如果老是被特殊地区拖着赖账甚至赔了本,企业抗风险能力就会下降,国内供应链也容易受冲击,影响面远比库存积压大得多。 任何生意说到底都应该有契约精神,现实中对个别国家做风险预估,是很正常的贸易自保,没有任何恶意,国际合作能持续,还是得靠市场规则和专业底线在撑。 如果出清货物变成赔本、市场信用受损,短缺也好友谊也罢,到最后都没人受益,现实往往比理想复杂,帮朋友的前提是合作共赢、互相尊重规则,用市场化方法做生意,企业和国家才更保险。

0 阅读:4

猜你喜欢

治愈系萌主

治愈系萌主

治愈系萌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