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收到兆惠被数万叛军包围在黑水营的消息后,认为肯定活不成了,下令晋封兆惠为一等公,然后就等着死讯传来,给这个爱将开“追悼会”。不曾想,乾隆再次收到战报,竟然是兆惠脱险的消息。 故事的序幕要从乾隆朝的西域经略说起。 自康熙年间起,准噶尔部便成为清廷西陲的心头大患,历经康熙、雍正、乾隆三代的持续用兵,到乾隆二十年终于平定准噶尔主力。但残余势力与回部贵族的联合叛乱,让刚刚稳定的西域再次陷入动荡。 其中,回部大小和卓波罗尼都、霍集占兄弟凭借影响力,在天山南路掀起大规模叛乱,切断了清廷与中亚的贸易通道。 在这场平叛战争中,出身满洲正黄旗的兆惠逐渐崭露头角。这位由笔帖式起家的将领,凭借在平定准噶尔战役中的出色表现,深得乾隆赏识。 兆惠逐不仅熟悉西域地理民情,更以坚韧果决著称。当清廷决定出兵征讨大小和卓时,兆惠先是以定边右副将军身份辅佐主帅雅尔哈善,后因雅尔哈善久攻库车不下且指挥失当被革职,乾隆果断任命兆惠为定边将军,全面主持平叛战事。 乾隆二十三年八月,兆惠率领清军从伊犁出发,计划先收复库车,再南下追击叛军。 此时的大小和卓已退守叶尔羌城,而其心腹波罗尼都则据守喀什噶尔,形成犄角之势。兆惠深知清军孤军深入,后勤补给困难,必须速战速决。他留下部分兵力驻守库车,自己率三千余人直奔叶尔羌。 叶尔羌城周长十余里,城高池深,叛军凭借坚固城防负隅顽抗。兆惠抵达城下时,发现城内叛军兵力远超预期,且粮草充足。 清军长途跋涉,粮草已所剩无几,而援军尚在千里之外。兆惠决定先在城外扎营,等待时机。他选择了叶尔羌河岸边的一处高地作为营垒,这里地势险要,易守难攻,但缺点是离水源过近,一旦河水上涨,营地就会陷入困境。 果然,就在清军扎营不久,叛军突然决堤放水,叶尔羌河水位猛涨,清军营地被洪水淹没。兆惠不得不下令全军转移到更高的沙丘上,此地被称为 “黑水营”。 清军陷入绝境,营地被洪水浸泡,粮草断绝,士兵们只能靠挖野菜、煮马鞍充饥;叛军则趁势发动猛攻,日夜不停地攻打黑水营。 在接下来的三个月里,黑水营成了一座孤城,清军在兆惠的带领下,凭借顽强的意志苦苦支撑。士兵们每天都要面对叛军的进攻和饥饿、寒冷的折磨。 就在黑水营激战正酣时,远在京城的乾隆却对前线战况一无所知。由于叛军切断了通讯,兆惠被围的消息直到一个多月后才传到紫禁城。 当乾隆收到这份迟来的军报时,他立刻意识到情况的严重性。在他看来,清军孤军深入,被近十倍于己的叛军围困三个月,早已是弹尽粮绝,凶多吉少。 乾隆对兆惠的感情十分复杂。他既欣赏兆惠的军事才能和忠诚,又对他此次孤军冒进感到不满。 但在得知兆惠可能战死的消息后,乾隆更多的是惋惜和痛惜,他认为兆惠虽然有过失,但终究是一员良将,应该得到抚恤。 于是,乾隆当即下令晋封兆惠为一等公,并准备为他举行隆重的追悼仪式。 这道追封令的颁布,在朝野引起了不小的震动。许多大臣认为,在尚未确认兆惠生死的情况下就仓促追封,未免过于草率。 但乾隆却坚持己见,他认为兆惠必死无疑,提前追封既是褒奖,也是向全军传递朝廷重视功臣的信号。 然而,乾隆万万没有想到,前线竟传来了意想不到的消息。 就在黑水营即将弹尽粮绝之际,转机突然出现。 原来,兆惠派出的一支求援队伍历经千辛万苦,终于抵达了阿克苏,找到了正在那里待命的副将军富德。 富德得知兆惠被困的消息后,立刻率领援军日夜兼程赶往叶尔羌。同时,驻守库车的清军也闻讯赶来增援。 之后,富德率领的援军在叶尔羌城外与叛军展开激战。此时的叛军经过数月的围困战,早已疲惫不堪,面对清军的援军,顿时溃不成军。 兆惠在黑水营内听到援军的枪炮声后,立刻下令全军出击,内外夹击叛军。叛军腹背受敌,仓皇逃窜,黑水营之围终于解除。 当兆惠脱险的消息传到京城时,乾隆正在准备为他举行追悼仪式。这个突如其来的好消息让乾隆又惊又喜,他当即下令撤销之前的追封令,改封兆惠为武毅谋勇一等公。 黑水营之围的解除,标志着清军在平定大小和卓叛乱的战争中取得了决定性胜利。 此后,兆惠率领清军乘胜追击,先后收复了叶尔羌、喀什噶尔等城,大小和卓逃往中亚,最终被当地部落首领擒杀。 乾隆二十四年十月,清军平定了回部叛乱,将天山南北纳入大清版图。 战后,兆惠因功被任命为协办大学士、户部尚书,成为乾隆朝的重臣。但这段被围黑水营的经历,也让兆惠的身体受到了严重损伤,没过几年便病逝了。 乾隆十分悲痛,亲自撰写祭文,追赠兆惠为太保并入祀贤良祠,谥号 “文襄”。
乾隆收到兆惠被数万叛军包围在黑水营的消息后,认为肯定活不成了,下令晋封兆惠为一等
帝王八卦
2025-08-20 12:07:25
0
阅读:5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