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姓制度是雅利安人进入印度后创立的。种姓一词从梵语Varna翻译而来,原义是颜色或品质。按照他们的说法,肤色白的雅利安人是品质高贵种族,肤色深的达罗毗茶人和其他土著是品质低贱的种族。 随着工作、职业分化发展,雅利安人内部也产生了分化,共形成四种姓: 1、等级最高的婆罗门为掌握祭祀文教的僧侣阶级(到后来婆罗门也可以当国王)。 2、刹帝利,掌握军政的国王和武士阶级。土著部落的首领往往可以通过入教仪式被安排在刹帝利种姓之列。 3、吠舍,商人、手工业者,以及农民阶级。 4、首陀罗,是农人、牧人、仆役和奴隶。 [微风][微风][微风][微风][微风][微风][微风][微风][微风][微风][微风] 重要说明: [白眼]这四个种姓中,前三个为雅利安人,只有第四个等级首陀罗不是雅利安人。 [白眼]禁止首陀罗与其他种姓通婚。当然实际是禁不住的。 [呆无辜]对于首陀罗男子与其他种姓女子结合所生的后代,地位比首陀罗还低贱,被称为旃陀罗。他们不能与一般人接触,从事抬死尸、屠宰、刽子手等职业。 然而,底层人数毕竟还是多,很多民众都是首陀罗、吠舍,婆罗门认为他们是低贱种族,同时婆罗门又跟刹帝利争权夺利,所以各种姓间矛盾不断。
种姓制度是雅利安人进入印度后创立的。种姓一词从梵语Varna翻译而来,原义是颜色
雨南玩转旅游
2025-08-19 21:27:44
0
阅读:17
shepherd
只能用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来解释了。去伊朗去欧洲的那么多雅利安人都没有建立种姓制度,独独只有去印度的雅利安人建立了种姓制度,而且还能把巴基斯坦撇开。看来印度河水不养种姓制度,只有恒河水才养种姓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