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风]泽连斯基说了一番话很有道理,他说美俄领导人会谈很重要,但如果没有乌克兰,就不可能讨论乌克兰问题,这是任何人都不会接受的。他认为谁都无权在没有乌克兰参与的情况下,就乌克兰问题达成任何共识。 2025年8月,一场决定乌克兰命运的会谈在美国阿拉斯加展开,谈判桌前坐着美国和俄罗斯的领导人,他们讨论的核心议题是乌克兰的未来,而乌克兰自己却被完全排除在外。 对于这场没有本国代表的会谈,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将其称为一场“闹剧”,他公开声明,任何绕开乌克兰、讨论乌克兰问题的协议都是不可接受的,这种愤怒背后是一个国家被置于他人议程之上的残酷现实。 乌克兰并非完全无力反抗,它的军工厂正在全速运转,目标是到2025年生产超过四百万架无人机,月产量达到二十万架,这种全球顶尖的产能是它手中最硬的底牌。 这股力量加上前线五十万经验丰富的士兵,共同构成了泽连斯基敢于下令加大对俄罗斯本土袭击的底气,他甚至威胁要将战火直接引向莫斯科,基辅街头的民众也在集会抗议,展现出捍卫主权的强烈决心。 然而,这份强硬的姿态之下是无法掩饰的深层焦虑,乌克兰的常规战线极其脆弱,其百分之九十的重型装备都依赖于美国的军事援助,一旦这条生命线被切断,前线随时可能面临崩溃的风险。 这种依赖性正在变得越来越致命,重返白宫的特朗普政府对持续的援助感到厌倦,抱怨花费过高,甚至指责乌克兰“不知感恩”,德国总理朔尔茨也明确表态“没有永远的提款机”,德国与波兰的实际援助正在缩水。 乌克兰所依赖的国际支持也呈现出不同的温度,在欧洲,尤其是布鲁塞尔支持的立场似乎更为坚定,欧盟领导人发表联合声明,强调任何和平协议都必须有乌克兰的参与,并且要顾及欧洲的整体安全。 法国总统马克龙更是直接警告,欧洲的安全不能由美国单方面来决定,对于欧洲国家来说,乌克兰的处境直接关系到整个大陆的安全秩序,这是一种基于自身利益的紧密捆绑。 而在大西洋彼岸,华盛顿的态度则明显冷淡下来,美国副总统万斯公开表示,美国不会无条件支持乌克兰,欧洲必须承担起更多的财政责任,美国的全球战略重心正在从欧洲抽离,转向亚洲。 这种立场上的分化迫使乌克兰必须采取更加精细的外交策略,它需要向欧洲盟友不断强调共同安全的原则,同时又要想方设法向美国证明自己依然具备利用价值,以避免被轻易地抛弃。 最终,泽连斯基正试图用尽手中的一切筹码,来对抗这种大国政治的冰冷现实,他手中握有乌克兰宪法禁止未经公投变更领土的法理依据,有国内民众强烈的民意支持,还有能实施非对称打击的庞大无人机部队。 谈判桌的另一端是凭借战场优势而立场强硬的俄罗斯,其要求乌克兰承认对克里米亚和乌东四州的控制,而美国,则可能出于“联俄制华”的更宏大战略考量,选择牺牲乌克兰的利益来换取地缘政治上的便利。 这场围绕乌克兰的博弈结果远未确定,由外部强权主导、强加于人的和平方案,究竟能否真正带来持久的稳定?这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疑问。
就在刚刚美国和乌克兰正式宣布了美国和乌克兰总统在白宫会谈称,美国对乌克兰支持
【37评论】【63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