坏了良心了!江苏连云港,一女子去路边摊买水果,挑选完后让摊主称重,不料,就在摊主

文史小将 2025-08-19 16:29:03

坏了良心了!江苏连云港,一女子去路边摊买水果,挑选完后让摊主称重,不料,就在摊主接过袋子后,让人十分气愤的一幕发生了,网友:这老板做生意真不实在! 8月16日,大象新闻报道了发生在江苏连云港街头的一幕。 一位大姐从一个路边摊路过时,看水果成色还不错,于是就想着买一点带回家。 问了老板价格以后,大姐便决定买一些水果。 她先是仔细端详着水果的品相,挑选了几颗色泽鲜艳、饱满可口的水果。 摊主站在旁边,面带微笑地看着她,时不时与她攀谈几句,显得极为热情。 大姐心里也放松了警惕,觉得这老板的态度不错,便继续挑选。 她低下头,熟练地拿起每一颗果子,细心地检查着每个果子的色泽和重量,时不时用指尖轻轻按压果实的表面,确认没有瑕疵。 在她渐渐将一个又一个果子放入袋中时,摊主似乎有些急躁,眼睛时不时扫向四周。 大姐并未注意到他的目光变化,继续专注于挑选。 渐渐地,她的袋子装得越来越满,几乎已经达到半袋的量。 她满意地提起袋子,走到摊主面前,准备付钱。 摊主微笑着接过袋子,迅速将其放到旁边的电子秤上。 就在这一刻,摊主的动作突然变得快而隐蔽,他用另一只手悄无声息地从摊位下拿起几个已经明显有瑕疵、外皮暗淡的水果,迅速塞进了大姐的袋中。 动作流畅且熟练,几乎没人能察觉。 不过,这一切并没有逃过旁边一位路人的眼睛。 那位路人正好停下脚步,看到这一幕后,他迅速掏出手机,录下了摊主偷偷换果子的全过程。 路人心里明白,这种事显然不是第一次发生。 摊主动作熟练、毫不慌乱,显然早已养成了这个骗术的习惯,甚至不觉得有什么不妥。 大姐没有注意到这点,依旧笑着准备付款,完全没意识到自己的袋子里已经多了几颗不合格的水果。 整个过程快得让人难以察觉,如果不是有路人提前注意到摊主手里的“埋伏”并用手机录下全程,这场骗局或许就将完美收场。 袋子离手,信任就悬了。 这位大姐花时间、花精力亲自挑选,为的就是确保自己买到的每一颗水果都符合心意。 这个行为本身,就是消费者在为交易的公平性主动增加砝码,试图建立一种“所见即所得”的掌控感。 当她把装满满意果实的袋子递过去时,她递出的不仅是商品,更是一份基于信任。 她相信,接下来秤上显示的重量,对应的就是她亲手挑选的那些东西。 可是,摊主利用的恰恰是这个信任的盲区。 他抓住顾客短暂的视线转移,用提前准备好的次品、小果,甚至是磕碰过的处理货,瞬间辜负了这份信任。 这种现象为何在流动摊贩中屡见不鲜?根本原因在于交易场景的性质。 流动摊贩的经营地点不固定,决定了其与顾客之间大概率是“一次性博弈”。 今天在这里,明天可能就去了城市的另一头。 这种模式下,失信的成本极低。 即使顾客回家后发现被骗,也往往因为找不到人而无处说理。 缺乏有效的售后追责机制,使得欺诈行为的风险几乎为零,收益却很直接。 许多网友也分享过类似的经历。 在街头的小摊上,摊主们常常在顾客不注意的瞬间,巧妙地利用物理技巧进行“手脚”。 例如,在海鲜摊前,摊主为了快速完成交易,趁着装袋充氧的空隙,将活蹦乱跳的鱼虾换成了已经奄奄一息的死鱼和半死不活的虾。 顾客可能会觉得这些海鲜刚刚从水池中捞起,根本察觉不到这种微妙的换货行为。 而在肉摊上,摊主利用秤盘下方的空隙,巧妙地用手指轻轻一托,凭空增加了几两肉。 这些手段在短时间内可能不会引起顾客的怀疑,但累积起来,便能为摊主带来不少额外的收益。 相比这些小摊贩的不规范经营,超市或固定菜市场则提供了另一种完全不同的购物体验。 它们通常有着固定的经营场所、明确标价的商品和完善的售后服务系统。 消费者在这些地方购物,不仅支付的是商品的实际价值,还包括了一份保证公平交易的信任基础。 购物小票成为了一个契约,可以追溯商品的来源与价格,给消费者带来更多的保障。 虽然超市的价格可能稍微高一些,但消费者获得的,是相对透明和公平的购物体验,这种信任感和确定性是街头摊贩无法比拟的。 对于这件事情,您有什么想说的呢? 信息来源:大象新闻 2025-8-16

0 阅读:0
文史小将

文史小将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