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山西,一小伙交不起3000元学费,想放弃上大学,村民们给他凑了3025

史面的楚歌 2025-08-19 09:21:17

1996年山西,一小伙交不起3000元学费,想放弃上大学,村民们给他凑了3025元,大学毕业后,他“哄骗”女友回村一起还债,谁知多年以后,妻子却说:“我为你感到自豪!” 1996年的夏天,山西大宁乐堂村的贺星龙手握卫校录取通知书,心中却沉甸甸的。 喜悦刚起就被冰冷的现实击碎,学费3000元,家中西拼八凑只凑出302元。望着父母佝偻的背影,贺星龙艰难开口:“爹,娘…学,不上了吧,我打工去。” 这句话如石击水,在闭塞的山村荡开波纹。世代在黄土里刨食的乡亲们深知缺医少药的苦。 小病靠扛,大病听命,走出大山看医生,是许多老人一生的奢望。 “老贺家出了个学医的娃,咋能让钱给绊住!”“供!咱们村大伙供!”没有豪言壮语,只有最朴实的行动。 张家拿出卖鸡蛋攒的三十元,李家翻出箱底的五十元,最困难的人家也凑出几张皱巴巴的毛票……不多时,一沓沉甸甸、带着体温和汗水的零钱送到了贺星龙手中。 厚厚一数竟有3025元凑齐了学费,还多出25块!捧着这份凝聚全村希望的“救命钱”,贺星龙泪如雨下,“扑通”跪地,重重磕头:“乡亲们的大恩,我一辈子记着!学成一定回来!” 这恩情重如千钧,也藏着他心底的痛。12岁那年爷爷只因一场普通感冒延误治疗,发展成肾衰竭离世。这伤痛,化作了他学医最原始的动力。 卫校三年他拼命苦读。毕业时县医院抛出橄榄枝,月薪两千多元足以让他轻松“还清”那3025元。 然而面对城市的灯火通明,他眼前闪现的,永远是乐堂村那一张张殷切期盼的脸。“没有乡亲们那3025块,哪有我的今天?”他毅然回村选择了一条更艰辛的路。 现实严峻父亲腾出给他结婚的窑洞当诊所。母亲含泪卖掉全家仅有的两只羊和几筐玉米,换来960元。东拼西凑买回基础设备,“贺星龙卫生所”挂牌开张。 然而门可罗雀。乡亲们习惯硬扛病痛,也怀疑这年轻娃娃的医术,更担心负担不起费用。 贺星龙没有气馁,在诊所外郑重贴出承诺:看病24小时随叫随到!实在困难,可记账赊药! 几天后一声急切的呼喊“贺医生!救命啊!”,打破了沉寂。他扔下碗筷,骑上借来的破旧摩托冲向村尾。 70岁的张立山老人高烧昏迷气息微弱,子女已备好寿衣。 贺星龙沉着应对几针下去,竟把老人从死神手中硬生生夺了回来! 随后他又亲自用摩托护送老人去县医院进一步治疗。这场及时的生死营救,得到了村民的信任:“贺家娃娃,真有本事!” 从此这个山坳里多了一位全天候待命的“摩托医生”。 标志性的行头:自制药包、蓝色小药箱、一根耐磨的扁担。摩托咆哮着驶向四面八方,沟沟坎坎摩托过不去,他就用扁担挑起药箱徒步跋涉。 深深理解乡亲们的清苦,他开的药总是最便宜有效的。遇到五保户、困难户,药费常常自己默默垫付,甚至看病的同时,还会顺手捎袋米面、送捆柴火。 过年了不忘把孤寡老人请到家里吃顿热乎的团圆饭。 为了让老人方便找他,他挨家挨户教,甚至设置手机快捷拨号。他的真诚付出,让村民深深依赖:“贺家娃娃,心贴着咱哩!” “随叫随到”的代价巨大。作息紊乱、饭菜冰凉是常态。崎岖的山路充满险情,摔伤是家常便饭,几次险些丢了性命。 妻子心疼埋怨,他总是坚定地说:“病不等人啊!”这是刻在骨子里的家训,源自爷爷离世的无尽遗憾。 常年超负荷运转,让他未老先衰,腰背疼痛、胃病缠身。他却对自己异常苛刻,衣服破洞打补丁继续穿;妻子省吃俭用买的新棉袄,转眼就披在了冻得发抖的五保户老人身上。 23年如一日,他用脚步丈量恩情:骑坏7辆摩托车,用烂12个药包,出诊行程超40万公里(绕地球10圈),为乡亲们垫付医药费远超当年3025元守护乐堂及周边4600多名乡亲的健康防线。 乡亲们都说:“那点学费早还清了!”他们当年供娃,本就不图回报。但贺星龙望着镜中早生的华发和被山路压弯的脊梁,心中澄澈:“钱好还,情难偿。这再造之恩,一辈子也还不清!” 当年那个怀揣3025元走出大山的小伙,如今已化为黄土高原上一颗坚实的守护星。 他用整个青春和一生时光,实践着跪地许下的诺言——守护这片土地上乡亲们的安康,就是他最深切、最恒久的报恩路。 那辆奔驰不息的老旧摩托车,车灯穿透山坳的黑夜,宛如星光,执着地照亮着每一寸需要守护的土地,也映照着那份用二十三年也还不清的无价情义。

0 阅读:414

评论列表

老赵

老赵

2
2025-08-19 10:29

这才是感动中国的人

猜你喜欢

史面的楚歌

史面的楚歌

感谢大家的关注